|
李大圣 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 |
教育科研工作,是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江北区不断凝聚“教育科研服务教育决策、教育科研引领教育改革、教育科研指导教育实践”的群体共识,探索“一个平台”牵引、“三级项目”驱动、“三类成果”导向的“133”实践路径,显著提升了全区教育科研工作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一个平台”牵引,数字化赋能教育科研工作全流程。以区域数据平台为抓手,精准把握科研资源、科研管理和科研场域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汇聚科研头部资源,赋能教师终身学习。区域数据平台拥有7587个科研资源,1260个资源贡献,以及6716份多格式学习内容。二是把握科研管理关键节点,数字化赋能全流程。依托区域平台,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实现课题申报、过程管理、结题管理、成果推介全流程数字化以及数据留存。三是创新教育科研工具与空间,建设了全国第一家区域性教师数字学习实验室,打造了具身学习、教育戏剧与在线协作等教师科研空间,激发教师的创造与研究热情。
“三级项目”驱动,扎根实践解决关键问题。以市级试点项目,引领区域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以区级重点项目研究,助力区域教育攻坚克难;以学科中心组项目研究,建立区域教育敏捷响应系统。江北区组建了27个学科中心组,涵盖各学科各学段,阵地前移,重心下移,打通区域教研、校本教研与自主研修的肠梗阻,快速解决一线教育教学问题。
“三类成果”导向,打造高素质教育科研团队。一是以“教学成果”孵化培育为契机,不断优化区域教育科研品质。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市级教学成果奖20项,市级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数量51项。二是以“科研课题”申报为载体,提升团队整体研究水平。2020年以来,全国规划课题立项3项,市级课题立项67项,其中重点课题22项。三是以“科研论文”撰写为抓手,不断强化教师个体的研究意识。
如今,教育科研“133”实践初见成效,在市级基础教育精品课评选中,江北区23所中小学共有80节课获奖,位列全市前列。2023年,江北区教师参加全国、重庆市优质课竞赛获全国一等奖5个、全国二等奖1个,国家级示范课展示4节,重庆市特等奖3个,重庆市一等奖46个。江北区还成功入选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