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青: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张征:每一堂课都是一个舞台陈静:做好学生科学启蒙的引路人潘勇:把课堂还给学生谢洪:做科学追梦人 永葆好奇心陈永富:做科学海洋的“指明灯”李雯瑾:矢志不渝躬身科教一线刘莹:共同经历 彼此滋养唐春艳:教育要不断适应学生发展陆学伟:通过科技力量改善教育环境李倩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丹:教育无他 唯爱与榜样向科学教师致敬
第05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李念青: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张征:每一堂课都是一个舞台
陈静:做好学生科学启蒙的引路人
潘勇:把课堂还给学生
谢洪:做科学追梦人 永葆好奇心
陈永富:做科学海洋的“指明灯”
李雯瑾:矢志不渝躬身科教一线
刘莹:共同经历 彼此滋养
唐春艳:教育要不断适应学生发展
陆学伟:通过科技力量改善教育环境
李倩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王丹:教育无他 唯爱与榜样
向科学教师致敬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9 月 0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莹:共同经历 彼此滋养

  巴蜀小学教学主任、科学学科大组长刘莹,从事专职科学教育二十余年时间。最好的学习是经历,在律动教育的引领下,刘莹带领科学组老师们,用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的实践,以实际行动诠释如何做一名幸福的研究型教师,过有境界的教育生活。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走进刘莹的“乐学”课堂,你会看见她陪着孩子们大胆质疑和探索的身影,会听见她和孩子们对科学问题进行激烈的争论和相互的鼓励,更能感受到她和孩子们投入的激情和其间的快乐。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刘莹老师系统架构巴蜀“学科+”特色科技教育创新体系,通过学科内融合开展科创教育,旨在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