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规划引领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推动网络法治宣传教育润民心解民忧护民安推进全民健康数智化建设持续优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积极探索“数智思政”新场景新范式
第011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以高质量规划引领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
推动网络法治宣传教育润民心解民忧护民安
推进全民健康数智化建设
持续优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
积极探索“数智思政”新场景新范式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极探索“数智思政”新场景新范式

石潇 姚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这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委书记袁家军在调研教育工作时也强调,要创新思政育人方式,持续提升“红岩思政”品牌影响力,积极探索“数智思政”新场景新范式。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数智技术正深刻重塑学校育人方式、育人场域、育人生态。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主动适应环境之变、方法之变、对象之变,充分发挥数智技术优势,加快构建贯通全过程、融合全要素、支撑全环境的“数智思政”育人新体系。

  打造“智慧课堂”新场景,推动教学范式系统变革。“智慧课堂”是“数智思政”建设的基础性与先导性场景。一要突出感知体验抓沉浸式课堂空间建设。建设以“云、端、场”为核心架构的新一代智慧思政教室,深度运用VR/AR/MR、全景录播、多屏交互、全息投影成像等前沿技术,打造能够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的沉浸式教学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现场、获得深度体验。二要突出精准育人抓交互式教学技术运用。提升运用信息技术全流程数据感知与多模态智能分析的能力,课前,可通过智能问卷、诊断测试等技术手段,自动分析学生学情,形成精准诊断报告,为教师针对性备课提供数据支撑,推动思政教学从规模化向个性化转变;课中,借助实时反馈、弹幕交流、观点聚类等交互工具,捕捉学生关注焦点、认知难点,动态优化教学进程与内容,落实以学定教,推动思政教学从单向讲授向多向交流转变;课后,基于全过程学习数据,为每位学生生成个性化学习诊断报告,并智能推送定制化的巩固拓展资料,实现思政教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显著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发展性与精准性。

  打造“智慧评价”新场景,推动评价范式系统变革。依托数智技术突破传统评价局限,推动评价方式从注重结果向关注过程与成长引导转变,形成多维立体式思政教育评价机制。一要依托多源数据采集抓学生素养数字画像。突破以笔试为主的传统评价方式,建立自动记录追踪学生在课堂参与度、研讨发言思辨度、社会实践表现度、价值认同度等多维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整合过程性与终结性数据,全维度刻画并立体呈现学生的思政素养数字画像,为精准评价提供依据。二要运用智能分析诊断工具抓学生成长需求服务。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智能诊断学生在理论素养、品德修养、能力涵养等方面存在的认知偏差,自动生成分析报告,不仅反映学习情况,更揭示成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推动评价功能从终结性判断向过程性诊断与发展性引导转变,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与“导航仪”。三要完善反馈调节运行机制抓教与学双向提升。建立基于评价数据的即时反馈与教学优化机制,向教师动态呈现班级整体与学生个体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与共性特征,帮助教师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教学。向学生提供可理解、可操作的个性化成长反馈与资源系统集成式推荐,引导学生针对性改进,形成“教、学、评、反馈、提升”的良性循环,实现“智慧评价”对“教”与“学”的双向赋能。

  打造“智慧协同”新场景,推动育人范式系统变革。“数智思政”的深层价值在于打破育人壁垒,通过构建“协同育人”新场景,形成全环境思政育人“生态圈”。一要打通育人壁垒抓一体化数字平台建设。打造集思政课程、学生管理、社会实践等功能于一体的“数智思政”家校社协同开放式集成平台,通过联信息、联场域、联资源、联平台,推动跨系统、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全维度协同育人。二要延伸育人实践场域抓融合实践教学项目开发。依托协同平台,系统化设计与学生关注点、社会热点、战略重点紧密结合的虚实深度融合思政实践项目。通过平台实现线下研学实践、岗位实习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让学生在虚实结合的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素养,将思政教育从课内、校园延伸至社会,构建无边界、沉浸式、一体化的育人新场域。三要加强过程闭环管理抓数据协同预警预测响应。利用协同平台汇聚的多维动态数据,建立庞大、全息、迅捷的智能预警与多部门协同响应机制,通过算法模型,自动识别学生在学业、情感、交往等方面的风险,并及时将预警信息推送给相关人员,开展互动性谈心谈话、专业性教师指导、针对性心理干预,形成“数据监测—智能预警—多方协同—精准干预—效果评估”的螺旋式育人闭环。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教科院分中心,本文为重庆市教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专项课题:23SKJD142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 两江新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