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权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已于2025年11月1日正式施行。全民普法和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网络空间先机与危机并存、繁荣与乱象共生。如何“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推动网络法治宣传教育是题中之义、夯基之要、长远之计。
突出关键内容,做好“用网络普法”“普网络之法”两篇文章。一方面,互联网连接着亿万群众,是新时代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有效载体。实践中,重庆创新推出“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系列线上微党课,策划开展“尊宪崇法·宪法里的重庆故事”网络宣传活动,营造了专家说、学生说“人人普法”的浓厚氛围。实施法治宣传教育法,要继续发挥互联网传播快、覆盖广、形式新、互动强的优势,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普及,推进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让法治之光穿越时空、照进现实。另一方面,“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面对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等乱象,要持续宣传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推动形成“依法上网”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建设关键阵地,增强线上影响力、提升线下服务力。线上“键对键”普法与线下“面对面”普法是法治宣传教育的一体之两翼,线上线下同样重要,不能“一边倒”。要加强线上阵地建设,构建“四级双向”网络普法宣传矩阵,压实网络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开设法治专题专栏、刊播法治广告、报道法治新闻,创作推送优质法治作品,讲好法条背后的故事、重庆法治实践的故事。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通过搭建多元平台、创新普法形式、整合媒体资源,构建全方位、沉浸式的法治宣传网络。要注重线下阵地建设,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学校、乡村、公共场所,打造一批“渝字号”动态宣讲服务平台和静态展示空间,普及网络安全知识、讲解典型案例、提供法律服务,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学法用法的“刚性需求”。
聚焦关键对象,面向“关键少数”、影响“绝大多数”。法治宣传教育,既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又要面向广大网民这个“绝大多数”,还要守护未成年人这个“未来多数”。针对网信领导干部,要举办法治讲堂,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通过清单学法、试题考法、上台讲法、在线说法,深学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化解网络风险、促进信息化发展的能力。针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从业人员、网络用户,要牵住互联网平台这个网络普法的“牛鼻子”,强化平台管理人员、关键岗位的法治培训,及时处置网上违法违规信息,推荐优质普法内容,引导网民理性发声、文明上网,共筑清朗网络空间。针对未成年人,要严格执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督促网络平台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
用好关键方法,注重协同创新、确保落地见效。聚焦新时代网络普法,要坚守人民立场,用好统筹协调、改革创新、闭环落实工作方法。要发挥网信部门在推动网络法治宣传教育中的统筹协调作用,科学编制重庆市网信系统“九五”普法规划,联动网络媒体、学校、网络大V协同普法。要强化改革创新,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普法产品创作与推送,持续建设“网信说法”“网信‘法’言”“普法纪实”等普法专栏,办好全市互联网普法大赛、川渝互联网辟谣优秀公益作品征集等品牌活动,培育更多全国网信系统网络法治宣传教育优秀案例。要注重闭环落实,构建责任落实动态评价体系,推行“立法+执法+司法”全链条普法,提升国家网信办网络立法联系点(西南政法大学)普法效能,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依法查处涉网违法违规行为,通报典型案例,强化法治震慑、夯实法治根基,助力平安重庆、法治重庆建设。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委网信办政策法规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