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推进全民健康数智化建设”。以数智化手段重构全民健康服务体系,既是回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健康生活的需求,也是重庆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打造“健康中国”西部样板的关键路径。立足城乡医疗资源分布特点与数字经济发展优势,系统推进全民健康数智化建设,对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夯实数智基建,筑牢全民健康数智底座。全民健康数智化建设需以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为根基,通过构建覆盖城乡、联通全域的数智化网络,为健康服务高效供给提供硬件支撑。一是完善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建设。依托重庆智慧医疗建设已有成果,推动电子健康档案从“单点存储”向“全域贯通”转型,重点打破区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级医院的数据壁垒,推动疫苗接种、慢性病管理、住院诊疗等核心健康信息跨区域实时共享。目前全市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已超95%,下一步需重点提升数据更新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为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升级基层医疗机构数智设备配置。针对重庆山区、库区基层医疗资源薄弱的现状,加大AI辅助诊断系统、智能检测设备的下沉力度,在乡镇卫生院部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常见病AI辅助诊断模块,弥补基层医生专业能力短板。特别针对农村老年人等“数字弱势群体”,优先配置“语音交互+图文指引”适老化智能设备,通过简化操作界面、语音提示与大字版图文引导降低使用门槛,推动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早预警”目标。三是构建跨区域健康数据共享平台。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四川共建川渝健康数据交互平台,打通两地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等数据通道,打造西部健康数据协同治理示范样板,为跨区域医疗协作与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技术保障。
强化标准引领,规范数智健康发展路径。全民健康数智化建设的可持续推进,离不开标准体系的规范与保障。重庆需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构建覆盖技术、数据、服务的全链条标准体系。一是制定地方数智健康技术标准。针对当前数智健康领域技术应用分散、接口不统一等问题,联合市卫生健康委、市大数据发展局、高校及龙头企业,重点围绕电子健康档案数据格式、AI辅助诊断算法规范、智能设备接入协议等关键环节,制定重庆市全民健康数智化技术标准,为跨机构、跨平台数据互通提供“通用语言”。二是建立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依托数字重庆建设优势,探索“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在健康数据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加密存储、权限分级、脱敏处理等手段,确保患者个人健康信息“可用不可见”,同步完善数据泄露应急响应与责任追溯制度,筑牢数智健康发展的安全防线。三是完善数智健康服务质控与评估体系。制定重庆市数智健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从服务响应速度、患者满意度、诊疗准确性等维度建立量化评估模型,定期对基层医疗机构数智化服务效能进行考核,将评估结果与财政补贴、机构评级挂钩,倒逼服务质量提升。此外,支持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等机构建设“预防—诊疗—康复”全流程数字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开发涵盖心理测评、科普宣教、线上干预的数字化工具包,同步推动《精神健康数字疗法临床应用指南》地方标准落地,为全市心理健康重点人群提供更加可及的数智化服务。
推动共建共享,培育全民健康数智生态。全民健康数智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良好局面。重庆需创新机制,引导多元主体协同发力,让数智健康成果惠及更广泛人群。一是开展健康科普数智化宣传。依托“重庆卫生健康”微信公众号等政务平台,设置“数智健康小课堂”“健康知识快问快答”等互动栏目,让群众直观感受数智化带来的便利。针对农村老年人等“数字弱势群体”设计专项方案,增加方言讲解、大字版图文手册等适老化内容;在社区、乡村组织开展“数智健康体验日”活动,安排志愿者现场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数智健康建设。鼓励京东健康、腾讯医疗等头部企业与重庆医疗机构合作,在智能设备研发、数字疗法应用、健康数据平台运营等领域探索“政府+企业+医院”合作模式,通过税收优惠、项目补贴等政策激发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形成“市场出题、科研做题、企业答题”的创新生态。三是构建居民参与激励机制。推出“健康数智积分”制度,居民可通过使用智能设备记录健康数据、参与健康科普活动、推荐数智健康服务等行为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体检折扣、健康用品或适老化设备使用培训等奖励,激发群众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的内生动力,推动“被动治病”向“主动健康”转变。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