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好廉洁文化的三个维度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刻把握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的价值意蕴数智赋能国家安全教育质效提升从共建到共盟:推动重庆新闻教育“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
第007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好廉洁文化的三个维度
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刻把握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的价值意蕴
数智赋能国家安全教育质效提升
从共建到共盟:推动重庆新闻教育“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0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领导干部学习笔谈】

深刻把握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的价值意蕴

范卿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青少年是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主体。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与深厚的滋养。同时,多元文化相互激荡也给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加强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具有更现实的紧迫性和更深邃的价值意蕴。

  文化自信教育是青少年价值观形塑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文化自信教育集中体现在精神信仰层面,对于大中小学来说,主要体现在对青少年价值观念的教育上。青少年时期不仅是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摆正了青少年价值观念的方向,就扣好了其人生第一粒扣子。文化自信的实质是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教育的核心是价值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继承中吸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精华,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毋庸置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互为有力支撑,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过程中,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少年生活和学习各方面,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提升文明素养,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教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动力。青少年文化自信不仅关乎个人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复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发挥着关键作用,也是国际竞争、大国博弈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显得尤为迫切。青少年是时代新人的主体,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文化自信教育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为青少年全面发展、成长为时代新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和精神养分。全面发展指向的是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既包括科学知识的掌握,也包括文化素养的提升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当前,面对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尤其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冲突中,青少年容易遭遇文化认同缺失和文化信仰危机。加强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时刻保持清醒的文化认知,在对外来文化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更好地理解文化、发展文化和反思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辨别力。

  文化自信教育是青少年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马克思也曾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个国家要发展自己的文化,必须立足于前人已经创造的成就,在继承中发展创新。青少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能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迎来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加强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核心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进行适应时代要求、符合成长规律的发展与转化,使其深深根植于青少年心中,在感悟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持续为青少年发展提供能量。特别是要将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相结合,鼓励青少年运用先进文化知识指导现实生活,将抽象的文化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文化行为,并将文化知识进行内化、传承、发展和创新,有效提升青少年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的宝贵价值,知晓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作者系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