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好廉洁文化的三个维度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刻把握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的价值意蕴数智赋能国家安全教育质效提升从共建到共盟:推动重庆新闻教育“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
第007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好廉洁文化的三个维度
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刻把握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的价值意蕴
数智赋能国家安全教育质效提升
从共建到共盟:推动重庆新闻教育“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0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领导干部学习笔谈】

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阚吉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深刻把握改革规律,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为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重庆民政系统必须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奋力推动我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坚实力量。

  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民政领域深化改革的时代要求

  扎实推进民政领域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强服务。从政治维度看,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深化改革是践行“国之大者”、履行政治责任的必然要求。从发展实际看,面对我市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困难群体需求日益多元、基层服务能力不均等现实挑战,唯有深化改革才能破解长期存在的堵点难点。从形势任务看,社会结构深刻变革、风险隐患交织叠加,改革等不得、慢不得,必须主动作为,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有效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锚定方向路径,确保民政领域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紧扣“四个聚焦”校准改革方向。聚焦群众期盼,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民政服务更有温度、民生保障更加精准。聚焦问题导向,直面政策制度、资源配置、基层能力、跨部门协同等方面短板弱项,勇于打破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改革提升服务效能。聚焦现实差距,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能力、数字化水平等方面的不足,实现城乡区域服务更加均衡可及。聚焦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要求,主动将民政工作融入城市发展新格局,持续提升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发展水平,积极构建多元化社会救助体系,着力提高社会事务服务质效,全面增强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水平。

  抓实“五项举措”拓宽改革路径。重塑治理体系,加快完善民政政策制度、服务保障、监督管理、社会参与体系,形成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提升治理能力,鼓励基层大胆探索;提升民生服务能力,推动资源下沉;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守牢民政领域安全稳定底线。夯实治理基础,加强重点领域法规制度建设,优化民政服务设施布局,强化部门协同和工作联动,为改革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和基础支撑。强化数字赋能,夯实数字民政发展底座,深化“渝悦养老”“渝悦救助通”等典型应用,加强智慧监管,以数字化驱动业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改进工作作风,全面推进清廉民政建设,锤炼深入细致、贴近群众的务实作风,弘扬求真务实、担当作为的实干精神,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筑牢风清气正的坚固防线。

  攻坚重点任务,推动民政领域深化改革见行见效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加快构建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深化“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社会化运营模式,建立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互动贯通体系,推动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深化医养康养融合发展,健全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协同发展机制,完善长期护理保险与社会福利和救助相衔接的失能老年人照护保障制度。大力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积极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推进“智慧养老”建设,打造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应用场景。

  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构建制度更完备、流程更规范、服务更高效、覆盖更全面、响应更及时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发挥好社会救助“稳定器”“安全阀”“防护网”的重要作用。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确保困难群众能够被及时发现、及时干预、精准救助。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规范审核确认程序,缩短办理时限。科学制定和调整救助标准,加强临时救助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促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公益慈善力量等参与社会救助,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

  深化社会治理机制改革,促进社会治理健康有序发展。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监督制度,优化扶持政策,重点培育经济、科技、公益慈善等领域的社会组织,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强化各部门监管职责,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化运营。加强行政区划管理,稳慎、科学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服务好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完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政策措施,规范慈善活动,弘扬慈善文化,搭建慈善平台,引导慈善资源合理流动。深化慈善阵地、慈善场景打造,持续抓好公益慈善服务联合体建设,推动建设覆盖城乡社区的慈善发展体系。

  深化专项社会事务改革,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婚姻登记“跨省通办”,高效推进结婚落户“一件事”,持续深化婚俗改革试点,促进“婚姻登记+改革+服务+经济+文化+数字”融合发展。推进殡葬事业改革,聚焦公益属性等五个重点,加快补齐设施短板,健全政策法规制度,提升综合监管能力,优化管理服务质量。加强地名管理工作,规范地名管理,推动地名成果运用和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深化“乡村著名行动”,打造“地名+产业、文旅、美食”品牌,全面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

  深化社会福利机制改革,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提升残疾人福利保障水平,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高效推进“精康融合行动”,加强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强化困境儿童关爱保护,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强化基本生活、教育、医疗保障。全面优化儿童关爱服务,建强服务网络,加强家庭监护指导和心理健康关爱,提升儿童福利机构服务能力。

  (作者系重庆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