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你还能陪父母多少天青春的温度高铁上的善意一曲重庆城市精神的赞歌采笋记
第007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余生,你还能陪父母多少天
青春的温度
高铁上的善意
一曲重庆城市精神的赞歌
采笋记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重庆 十四艺节·艺评
评书《烈火浓情》:
一曲重庆城市精神的赞歌

霍宇

  评书《烈火浓情》以2022年重庆山火为背景,再现了山火肆虐下的危急场景与重庆人民众志成城、奋勇灭火的恢宏画卷,奏响了一曲荡气回肠、感人肺腑、高遏行云的重庆城市精神赞歌。

  创作者运用评书艺术“以小见大”的传统智慧,通过外卖小哥龙娃子及其家庭的视角来串联故事,既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也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烈火浓情》的主线是“高温干旱-山火突发-全民动员-决战胜利”。创作者一开头就描绘了重庆经历高温炙烤后的情景,情节紧张,观众的心迅速被揪紧了。于是,灭火情节次第展开:“摩托车一辆接一辆,好似离弦之箭……上上下下、来来往往、往复循环、源源不断……”经过奋战,大火终于扑灭,“众人欢呼雀跃、相拥而泣。‘我们胜利啦,胜利啦!’”这些主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创作者同时还设置了一条副线,就是外卖小哥龙娃子买新摩托车这一梦想实现的过程。情节饱含重庆市井风味,颇具戏剧性,既独立成章,又与主线彼此关联,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灭火图景。

  《烈火浓情》在人物塑造上突出了“平凡中见伟大”的美学追求,作品中塑造的人物都取材于现实生活。

  主角龙娃子与现实生活中的“龙麻子”形成呼应。现实中,“龙麻子”是一名00后外卖骑手。他在火场中连续奋战36小时,借钱加油、骑车送物资。创作者将这些真实细节提炼融合,塑造出生动鲜明的龙娃子形象。

  在作品中,当有人质疑龙娃子的驾驶技术时,他回答:“重庆崽儿,绝不拉稀摆带。”背起救援物资第一个冲了出去。他晕倒被叫醒后,其母劝他吃不消就歇下来,他坚决地说:“火不灭,我不得走!”然后用一瓶矿泉水浇头,来了一句“满血复活”,马上又疾驰火场。

  龙娃子的形象洋溢着重庆人的鲜明特色,折射出奋勇争先、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可贵品质。

  此外,作品中还勾勒了消防员、志愿者、退伍军人等群像。他们虽着墨不多,却特色鲜明。这种群像速写与个体圆雕相结合的方式,使作品既有点的凸显,又有面的渲染,完成了重庆灭火英雄群像的塑造。

  创作者并不满足于对灭火事件的刻画,而是从事件中淬炼精华——重庆城市精神。

  通过灭火过程的叙述、龙娃子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典型场景的描写,坚韧、忠勇精神已经得到了全面体现。

  同时,作品中还巧妙地进行引导。在灭火的场景中,单独来了一段情景交融的语句:“坡陡路险山道弯,摩托车灯接上山。左边是,火龙肆虐,右边有,车灯相连,一左一右,一撇一捺,火场就是交叉点,一个大写的‘人’字——顶破天!”

  这段话前面部分节奏较快,最后一句放慢,兀然屹立,如激越鼓点中的一棒重锤,振聋发聩,让人猛然感悟:这就是重庆人顶天立地、坚强不屈、敢于抗争的精神写照啊。

  紧接着,作品的结束诗应声而至:“中国人,不简单,烈火浓情显非凡。忠勇坚韧性刚烈,关键时刻敢争先!”这一主题的宣扬刚劲有力,台下观众掌声雷动。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