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上花开 石窝里长出“致富果”为自己也为他人点亮一盏灯“端牢饭碗”是共识更是行动国考打破“三十五岁门槛”为企业打了样“罚款金额不少于2000元”岂能成任务别让老人一键踩“坑”
第014版:重庆·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漠”上花开 石窝里长出“致富果”
为自己也为他人点亮一盏灯
“端牢饭碗”是共识更是行动
国考打破“三十五岁门槛”为企业打了样
“罚款金额不少于2000元”岂能成任务
别让老人一键踩“坑”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考打破“三十五岁门槛”为企业打了样

艾清

  最近,国考发布公告,其中有一些细微变化释放出重大信号:报考年龄限制从原有的“35周岁以下”普遍放宽至“38周岁以下”,对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更放宽到“43周岁以下”。

  35岁是一道坎吗?过去,的确是。无论是公务员考试还是企业招聘,35岁的限制都客观存在。大家时常调侃,“35岁,成了最不受欢迎的人”。但事实上,35岁的年龄限制是一种时代产物——劳动力市场对年轻群体的偏好,与当时的人口年龄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时代在变,结构在变,阶段在变,人才政策就不能一成不变。《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4》显示,2022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达39.72岁。与此同时,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当人才结构发生重要转变,“35岁门槛”也就落后于人才配置的时代要求。

  事实就是,越来越多人在35岁左右完成知识积累与经验沉淀,正是创造力与执行力并存的黄金时期,却因年龄限制被排除在诸多职业机会之外。这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遗憾,对社会与国家而言,也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2024年9月,《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明确,消除地域、身份、性别、年龄等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公务员考试作为就业市场的重要风向标,尤需回应“不合理限制”引发的讨论和争议。

  最近,四川眉山和遂宁把事业单位招聘年龄放宽到本科38岁、研究生43岁,上海执法类公务员考试年龄上限也提到38岁,还有山东、新疆、贵州一些岗位放宽到45岁以下。而国考的突破,为这项改革投下了最受关注的一颗棋子。可以说,国考为所有企业打了样。

  招考年龄的松动,尤其是国考的松动,清晰说明了一点:我国人才评价体系正在转向务实与包容。当国考不再“唯年龄论”,其对全社会用人观念的引导作用将不可估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考打破“35岁门槛”引发的连锁反应必将是深远且积极的。

  消除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当国考向35岁以上的人敞开怀抱,“能力优先”将逐渐成为社会用人单位的“第一价值排序”,每个企业都会重新审视“35岁门槛”的局限性。打破“35岁门槛”,不仅是在打破年龄限制,更意味着社会珍视每个人的潜在价值,承认人才没有“保质期”。

  打破年龄门槛,是为了拥抱每一个具体的人。不管处于哪个年龄段,人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奋斗坐标和存在舞台,这才是一个社会应有的包容与远见。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