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上花开 石窝里长出“致富果”为自己也为他人点亮一盏灯“端牢饭碗”是共识更是行动国考打破“三十五岁门槛”为企业打了样“罚款金额不少于2000元”岂能成任务别让老人一键踩“坑”
第014版:重庆·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漠”上花开 石窝里长出“致富果”
为自己也为他人点亮一盏灯
“端牢饭碗”是共识更是行动
国考打破“三十五岁门槛”为企业打了样
“罚款金额不少于2000元”岂能成任务
别让老人一键踩“坑”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凡人微光 温暖山城
盲人教师郑建伟:
为自己也为他人点亮一盏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杨铌紫

  今年10月15日,是第42个国际盲人节。有关数据显示,在中国,平均每100人中就有一位盲人。在这上千万视障者中,有人因行动不便而困守家中;也有人不愿向命运低头,自己看不见光,却在努力发光。

  重庆市盲人协会副主席、“全国自强模范”、全盲的英语教师郑建伟就是后者。他用指尖“读”出人生的厚度,用耳朵“听”出世界的广度,在黑暗中弹奏出一曲铿锵的“命运交响曲”。

  自学英语当老师

  郑建伟1983年出生于黔江,先天性双目失明、一级视力残疾。

  在重庆的盲校读完初中后,郑建伟1998年前往青岛,考入国内的第一所盲人普通高中。高中毕业后,郑建伟又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学习针灸推拿。2006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到黔江,在一家中医院当一名针灸理疗医生。

  工作后,了解到国外很多大学招收盲人学生,盲生可以和普通学生一样接受教育。郑建伟心动了:“我想读研,我想当老师。”

  可出国读书,需要熟练掌握英语。郑建伟告诉记者,他参加高考时并没有考英语,大学里也不用过英语四六级,英语水平几近于零。

  “我不想给自己留后路。”2009年底,郑建伟决定辞职,专心学英语。

  对盲人来说,自学英语,难上加难。

  首先,教材就是一道坎。那时,基本没有现成的备考雅思的盲文英语教材。郑建伟需要把普通教材先转换成盲文。为此,他得先把实体书扫描、识别,再请父母、朋友帮忙校对,最后用盲文刻印机打印出来。

  解决了教材难题后,抱着堆积如山的盲文英语资料,摸着牛皮纸上密密麻麻的凸点和凹点,郑建伟踏上了艰难的自学英语之路。

  三战雅思考场

  2011年9月,郑建伟第一次走进雅思考场,成为西南地区第一位盲人雅思考生。

  考试那天,他拿到了一份特殊的考卷——接近100页的单面盲文试卷,高高的一摞。考场设在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的办公室——这是专门为他一个人设立的考场。他的考试时间,也和其他考生不一样——整整12个小时。“监考考官都换了两三轮。”郑建伟回忆。

  前前后后考了三次,在2012年夏天的考试中,郑建伟拿到了6.5分的成绩,终于可以申请国外学校了。

  随后,郑建伟选择了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攻读对外英语教学硕士,成为这所学校当年唯一的中国盲人学生。

  2013年9月,郑建伟独自一人踏上去往英国的求学路。

  初到英国,语言仍是最大的障碍,而且课程多、压力大。上课前,老师会先发课件给他预习;平时,他要用录音笔把每一堂课、每一次正式谈话录下来,回去反复听。

  有一次,郑建伟和老师一对一谈话。他提前准备了问题,可聊了一个多小时,他觉得老师总在“偏题”。他反复提问,老师似乎都“答非所问”。回到家,郑建伟拿出录音笔反复听,才发现老师其实在谈话的一开始,就回答了他的问题。

  “可能是我的语言使用焦虑,导致在现场没听懂。”郑建伟说,老师对他很上心,有一次需要的一本参考书没有电子版,老师便利用休息时间,亲自为他需要的部分录了音。

  2014年,郑建伟顺利毕业,拿到埃塞克斯大学的硕士学位。

  公益课堂照亮“黑暗中的孩子”

  学成归国,郑建伟决心圆自己的教师梦。

  2015年,他在黔江的家里办起了英语培训班。他的学生中,有人考上了985、211,有人保送清华,也有人出国深造。

  但在郑建伟的心里,始终放不下那些和他一样身处黑暗的孩子。2021年,郑建伟来到重庆中心城区,和几个朋友商量:“要不要给视障娃娃在网上开英语公益课?”

  “郑老师公益课堂”就这样诞生了。很多全盲孩子想学英语,很难找到愿意接收的机构。而郑建伟的课堂,就是他们的不错选择。

  目前,郑建伟的公益课堂已教过50多名残障孩子,“相信再过几年,一定会有孩子考上普通大学。”他信心满满。

  “教育无障碍,人人可精彩。”郑建伟希望尽可能填平鸿沟,让残障孩子也能获得优质、无障碍的教育。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