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理工清科研究院工作人员进行试验。(受访者供图) |
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北川进、澳大利亚科学家理查德·罗布森和美国科学家奥马尔·M·亚吉,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 Organic Frameworks,以下简称MOF)的开发”方面作出的贡献。
鲜为人知的是,亚吉教授是理工清科(重庆)先进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工清科研究院)的科学顾问,该院正在其指导下,开展MOF材料产业化之路。
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主席海纳·林克表示:“金属有机框架具有巨大潜力,为定制化新材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赋予其全新功能。”
出生于约旦沙漠地区的亚吉教授,幼年时常被缺水问题困扰。他曾设想,是否可以设计出一种材料,最大限度地提取出干旱地区或低湿度地区的水。后来,他成功合成出稳定的二维网状结构,并首次提出“金属有机框架”名称。多年来,亚吉教授带领团队构建了数以万计的MOF结构,创造出十几种变体,用以储存甲烷、捕获二氧化碳,甚至在沙漠中利用MOF创造了“空中取水”的奇迹。
亚吉教授与重庆结缘,始于4年前。北京理工大学发起成立的理工清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3月将研发总部落地重庆涪陵,成立理工清科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王博教授及其在美国留学期间的研究生导师亚吉教授被聘为研究院科学顾问。
落地涪陵后,理工清科得到迅速发展,其研发团队快速扩充至近百人规模,并很快与涪陵本地企业建立起覆盖材料基础研究、工业级合成与生产、工程应用的全产业链产学研合作研发应用平台,在高分子材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等一批前沿技术上取得创新性突破。
如今,理工清科研究院已成为国内首个MOF材料批量化制备中试平台,也是全球领先的年产百吨级MOF材料生产企业及全球首批MOF材料商业化应用企业。
理工清科研究院院长丁佰锁介绍,在亚吉教授的指导与启发下,团队的“MOF材料产业化之路”主要聚焦以下方向:其一是功能材料创新,团队通过对MOF中金属节点与有机配体的精准调控,成功突破气体吸附、分离与防护等关键技术瓶颈。其二是结构调控与可加工性,开发了新型凝胶态与复合态结构,使材料具备更高的稳定性、柔性与可扩展性。其三是绿色制备与规模化工艺,成功建立了吨级的MOF制备平台,为后续的产业转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