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抓落实能力以高校美育实践助力乡村振兴以“三化”系统构建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全员心育”体系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011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新时代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抓落实能力
以高校美育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以“三化”系统构建国家安全教育体系
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
构建“全员心育”体系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8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领导干部学习笔谈

新时代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抓落实能力

黄晏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实干之要,重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落实的重要性,指出“要坚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领导干部如何抓落实提供了重要指引。抓落实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展现,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检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必须深刻把握抓落实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要求,清晰分辨大事难事急事的不同特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断提高抓落实能力。

  大事亲自抓,彰显服务大局的政治担当。大事亲自抓,体现的是对政治责任的自觉担当和对历史使命的主动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头等大事,坚持以全局观念亲自抓谋划、以整体意识亲自抓协调、以对标意识亲自抓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取得实效。一是以全局意识亲自抓大事谋划。“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领导干部抓大事,需牢记“国之大者”,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着眼于党和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来权衡利弊得失,紧扣国家战略方向谋划顶层设计,让“小齿轮”精准嵌入发展“大齿轮”。要避免陷入事务主义,从繁琐事务中理清主要矛盾,把精力聚焦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在统筹谋划中把握“时”与“势”,在真抓实干中彰显“谋”与“断”,让每一项决策既扛得起当下责任,也经得起历史检验。二是以整体意识亲自抓大事统筹。领导干部要联动上下整合力量,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决心统筹调整各方利益关系,对重点任务和复杂矛盾做到现场过问、现场调度,为工作推进突破藩篱、疏通梗阻、扫清障碍,提振上下一心、干事成事的精气神。要贯通左右做大增量,摒弃“一亩三分地”思维,加大外部协调力度,让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让政策在协同落实中释放乘数效应,确保每一项工作部署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三是以对标意识亲自抓大事督查。领导干部要坚持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作为根本遵循,以“时时对标”的自觉抓好落实,确保政策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要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深入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一线,直击堵点难点,解决真问题。

  难事带头抓,凝聚攻坚克难的集体智慧。难事往往是体制机制障碍的集中体现,是发展进程中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这些“硬骨头”,领导干部要带头迎难而上,以“带着抓”的方式凝聚集体智慧,形成攻坚合力。一是发挥头雁领航效应破难。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关键少数”“中坚力量”,是引领发展方向、凝聚奋进力量的“头雁”,其能力素质与担当作为直接关系到新时代使命任务的落地成效。新征程上,领导干部要发挥好“头雁效应”,遇到难事必须率先树立“敢啃硬骨头”的信心和决心,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带领“群雁”砥砺奋进、攻坚实干,形成“头雁”领飞、“雁阵”齐飞的生动局面。二是坚持大兴调查研究解难。领导干部作为攻坚克难的“先锋队”,要将调查研究作为“必修课”,聚焦改革发展中的“硬骨头”,以“深、实、细、准、效”为标尺,既“身入”更“心至”,通过一线调研摸清问题本质,以科学决策提出解决方案,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在破解难题中凝聚共识、在攻坚克难中开拓新局,真正让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实际成效,形成调研开路、实干破局的生动实践。三是树立敢作敢为导向克难。在改革破难的道路上,必然面临风险挑战与未知领域,探索中出现失误在所难免。唯有树立敢作敢为的鲜明导向,以撑腰鼓劲的魄力“为担当者担当”,才能消除干部“多干多错”的顾虑,点燃攻坚克难的激情。要聚焦改革深水区的“烫手山芋”,以健全容错机制、优化考核评价、强化正向激励为抓手,细化实化“三个区分开来”,为实干者站台、为创新者兜底,让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蔚然成风。

  急事稳妥抓,锤炼快速反应的工作能力。急事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和危害性,如果没有抓好,不仅危害升级,而且有的还会派生出其他事件。面对急事,领导干部需不断增强抓落实的预判能力、应对能力和系统能力。一是保持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面对急事随时可能突发的特征,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战备状态,对新生事物保持十二分敬畏,对苗头问题保持十二分谨慎,对各类舆情保持十二分敏感,对潜在风险保持十二分清醒,在突发事件来临时临危不乱、果断处置。二是提升即决妥办的应对能力。事急从权、兵贵神速,驾驭紧急局面就是和时间赛跑,高效科学的决断既是避免局势失控的“止损阀”,也是急事妥办、稳中求进的重要前提。领导干部作为应急处突的“主心骨”,面上决策要在千头万绪中抓住主要矛盾,注意区分轻重缓急,在主攻方向增力量、在重要部位下功夫,以点带面推动突破。要畅通决策落实体系,清晰定责、充分授权,明确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以什么标准干,确保决策一贯到底。三是完善井然有序的处置机制。科学完善的机制是应对急事的“稳定器”,更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压舱石”。领导干部要聚焦急事处置的痛点堵点,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不断夯实组织体系、制度机制、预案管理、应急保障等工作基础,推动形成职责清晰、流程规范、响应迅速、处置稳妥的治理新格局。

  (作者系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分中心负责人)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