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为深入开展新时代学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当前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加快打造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特色品牌,已成为推动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品牌是学校的无形资产,职业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打造思政教育特色品牌不仅是提升院校竞争力、增强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具备高尚职业道德、精湛专业技能、较强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
理念先行,锚定实践引领的思政教育品牌航向。确立契合职业院校特色的思政教育理念,是打造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特色品牌的首要任务。职业院校应紧密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专业优势及学生特点,精准定位思政教育的品牌建设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职业院校以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其思政教育需突出职业性,将思政教育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紧密相连,让学生在职业规划中深刻领悟思政教育的价值。注重实践性,借助实习实训、技能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真切感悟思政教育的魅力。强调创新性,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持续探索思政教育的新理念、新路径、新方法。同时,深入挖掘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形成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思政教育理念。
内涵深化,筑牢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品牌根基。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是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特色品牌内涵建设的关键环节。要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分类指导,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职业院校应深入调研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职业规划,依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及需求设计定制化的思政教育内容,使思政教育理念贴近学生实际,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将专业相关的国内外时事热点和国家政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培养社会责任感,厚植家国情怀。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在线课程、开展虚拟仿真实验等,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限制,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实效性。此外,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与其他高校、党校、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不定期引入相关党政干部、企业专家、模范人物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深厚理论素养的兼职教师,分享思政教育资源与教学经验。鼓励教师参与思政教育科研项目,进行跨学科、跨领域合作,共同探索思政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为思政教育品牌的内涵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特色彰显,提升铸魂育人的思政教育品牌价值。打造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思政教育项目,是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色与资源优势,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以科学精神专题、工业文化专题、美丽中国专题等专业相关专题为主要内容,与政府部门、企业、社区合作,打造一批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思政教育项目,建立一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提升思政教育的影响力。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将院校所在地的地方历史、民俗文化融入相关思政课程,将专业学习与地方发展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要加强思政教育品牌建设的管理和统筹,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明确品牌建设的目标、任务与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品牌建设格局。通过定期评估、表彰奖励等方式激发师生参与品牌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推动思政教育品牌建设持续深化。
(作者单位: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