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召开的现代化新重庆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大会指出,服务支撑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扎实推动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对激发创新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全市知识产权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围绕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建设“六区一高地”,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努力实现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频共振,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服务支撑科技创新发展大局,持续加强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和产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创造,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一是完善高质量创造激励政策。推动高质量知识产权产出与全市科技创新奖励、企业认定、人才评价等工作有效衔接,完善专利申请前评估、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知识产权声明等制度,以高质量政策导向有效激发原始创新活力。二是大力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深入实施高价值专利、精品版权、知名商标和地理标志培育工程。健全知识产权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体系,助力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壮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规模。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广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完善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辅导机制,引导企业将知识产权融入战略管理、技术创新、市场经营和资本运作全过程。
服务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大局,持续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知识产权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支撑和战略资源,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一是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持续开展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推动存量专利向重点产业加速转化。深化市场化定价和交易机制改革,健全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做大做强面向成渝、服务周边的特色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机构,活跃知识产权运营业态。二是推动产业与知识产权协同发展。紧扣“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动汽车整车、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组建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形成一批重点产业专利池。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打造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样板,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对产业链供应链的补链固链强链作用。三是强化知识产权金融赋能。加快推进成渝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企业的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银企对接”活动,进一步健全质押融资服务体系。
服务支撑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大局,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产权保护制度是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基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一是完善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体系。加快《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重庆市地理标志条例》等地方立法进程,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体系。二是加大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力度。发挥好市知识产权保护部门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深度强化协同配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行刑衔接和行刑合作,深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海关保护协作,推动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建设,深化专利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三是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等重点领域和区域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专利代理机构违法行为,推动代理行业健康发展。
服务支撑改革发展大局,持续加大知识产权领域先行先试力度。改革创新是做好知识产权工作的根本动力。一是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数字化改革。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在线”数字化应用贯通实战能力,推动更多知识产权业务线上“集成办理”,以数字化方式促进知识产权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二是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运营交易机制改革。迭代开展“构建‘融贷转投易’一体的国际知识产权运营机制改革”,加速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加快推进知识产权领域试点。深入开展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研究,探索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加快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和公共服务支撑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试点,打造更多具有重庆特色的知识产权创新成果。
服务支撑对外开放大局,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开放水平和护航能力。重庆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要发挥重庆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枢纽作用,加强知识产权区域合作,推动建立跨区域、高层次知识产权协作机制。一是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区域合作。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十二省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提高西部地区知识产权合作交流水平,探索更广泛的区域间合作,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二是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交流,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维权援助等领域合作,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国际商事知识产权仲裁及调解中心等国际化平台。三是实施“渝企出海”知识产权护航行动。引导企业提升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做好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建立健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体系,完善风险预警和快速响应机制,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维权支持。
(作者系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