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 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以“四个聚焦”推动新时代高校人才工作走深走实深化“双网格”改革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用“三全育人”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模式
第016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 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以“四个聚焦”推动新时代高校人才工作走深走实
深化“双网格”改革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用“三全育人”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模式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1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领导干部学习笔谈

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 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何渡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质量基础设施是推动科技创新、质量提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是《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作出的重要部署。要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锚定质量基础设施供给侧改革,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能力与平台建设,优化提升质量基础设施应用场景与服务效能,赋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优化完善计量体系,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一是加大计量技术研发资源投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政府需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设立专项科研资金,积极引导企业及科研机构加大在计量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着重聚焦量子计量、纳米计量、生物计量等前沿科技领域,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核心计量技术,如高精度量子传感器、纳米尺度测量标准器等。通过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研发机制,加速计量技术的创新及应用转化进程,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二是构建科学的计量标准和溯源体系,确保测量精准可靠。紧密结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特性与实际需求,精心制定和持续完善计量标准体系。加快推进适应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的计量标准建设,如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计量标准制定工作。同时,大力加强计量溯源体系建设,确保测量结果的高度准确与可靠。通过建立国家级计量溯源中心,整合区域内丰富的计量技术资源,构建起覆盖全国且互联互通的计量溯源网络,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计量溯源服务,有力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测量需求。三是强化计量技术机构建设,提升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加大对计量技术机构的资金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实验室的硬件环境和设备条件,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计量仪器与设备。鼓励计量技术机构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不断拓展计量服务领域,为企业提供涵盖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到质量控制等全流程的优质计量技术支持,助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强化标准引领作用,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一是加速标准制定与修订进程,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所涉及的新兴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加快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建立高效灵活的标准制定机制,大幅缩短标准制定周期,确保标准能够及时响应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动态需求。同时,定期对现有标准进行全面审查和修订,使其始终与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保持同步。二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鼓励国内企业、科研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充分展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成果。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深度合作与密切交流,选拔和派遣优秀的行业专家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项目,积极推动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和标准走向国际舞台。三是推动标准有效实施与严格监督,保障标准落地执行。加强标准的宣传推广和教育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提高企业和社会各界对标准的认知程度和执行能力。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加强对标准实施情况的常态化监督检查,对违反标准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鼓励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积极开展标准实施评估和认证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推动标准有效实施方面的积极作用。

  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构筑坚实质量防线。一是加大检验检测机构投入力度,提升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加大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财政支持力度,合理规划和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检验检测机构购置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更新升级现有技术装备,全面提升检验检测技术水平。同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为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二是加强检验检测机构协作交流,促进资源共享与技术提升。加强国内检验检测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与广泛交流,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检测设备、技术方法、专业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高效共享。鼓励检验检测机构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任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提升检验检测技术水平。积极加强国际检验检测合作与交流,主动参与国际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检验检测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是建立健全检验检测结果互认机制,提高检测效率与公信力。建立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检验检测结果互认机制,打破部门分割和地区壁垒,实现不同检验检测机构之间的结果互认互通。制定明确详细的检验检测结果互认规则和标准,清晰界定互认的范围、条件和具体程序,确保互认工作的有序开展。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建立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真实、准确和可靠,增强检验检测结果的公信力。

  提升认证认可效能,完善市场信用体系。一是优化认证认可工作程序,提高服务效率与便捷性。对认证认可程序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精简不必要的环节,切实提高认证认可工作效率。积极推行“一网通办”“一站式服务”等现代化服务模式,实现认证认可申请、受理、评审、发证等全流程的线上便捷办理,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二是加强认证认可机构能力建设,打造专业权威队伍。加强对认证认可机构的资质审核与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认证认可机构的人员配备、设备设施、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确保认证认可机构具备与其业务范围相匹配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鼓励认证认可机构加大自身建设投入,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式,不断提升认证认可机构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三是拓展认证认可服务领域,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紧密跟踪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不断拓展认证认可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开展针对新产业、新业态的认证认可服务。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认证认可服务,引导企业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产业朝着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壮大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系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挂职)]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