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建设数字赋能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以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深入开展国家文化安全教育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第010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建设
数字赋能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
以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深入开展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思践悟

以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李丹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为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科学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程。当前,中小学阶段科学教育仍存在城乡、区域、校际发展不平衡,整体普及率低等方面问题。因此,要加快推动构建大科学教育新格局,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进一步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努力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理念。科学教育应围绕培养具备全球科学视野、理解基础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养成科学思维方式,以及建立在好奇心、探索欲、求知欲的基础上展开。其中,科学视野培养决定了科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及持续性,避免局限于某一学科领域或低水平重复;科学知识和科研方法共同构成培养过程中的“一体两翼”,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思维方式聚焦科学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思维、元认知思维培养;科学家精神是科学教育的关键核心,对青少年未来从事科研工作意义重大。科学教育应兼具低起点与高要求。低起点指从生活中最简单的科学现象分析入手,形成“处处有科学、人人学科学”的浓厚氛围,秉承“全员、分层、个性化”的培养理念,尤其注重涵盖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确保科学教育的普惠性;高要求指以“四个面向”为引领,强化科学教育的前瞻性、系统性以及跨学科融合,培养青少年投身科研事业、建设科技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推动科学教育体系化建设。体系化是形成“大科普发展格局”、避免科学教育流于形式的重点,主要包括横向和纵向两大维度。横向建设要在校内形成包括课程改革、教材研发、队伍建设、实践课堂、评价机制、教学监督等方面的科学教育体系,明晰主管校长、教学督导、教研主任、专任教师等岗位职责,环环相扣确保发挥最大效能。校外打造包括科研院所、高校、科技场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企业等社会机构在内,学校、家庭、社区协同参与的校外科学教育体系。校外机构以学校科学教育需求为导向,研发适合中小学的科学教育课程并“送课入校”;通过开放科技场馆和园区,提供科学实验场所、实践基地,以及参观生产一线等多种方式构建校外科学教育培养体系。在此过程中,学校、家庭、社区、社会机构应形成多方交流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需求、共同制定校外科学教育协议,并及时反馈教育成效、教育问题,以利于持续改进。纵向建设需要打通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壁垒,以整体思路和“分众化”理念统筹各阶段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资源,形成层次分明、难易搭配、资源共享的全方位、全覆盖、贯通式科学教育体系,打造涵盖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螺旋式上升的科学教育系统,推动科学教育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应秉承“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基本要求。

  形成科学教育的良好生态。中小学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应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尊崇科学的良好生态。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宣传科学家先进事迹。通过邀请科技工作者向青少年开展科普讲座,聘请科技工作者入校担任科技校长、校外担任科学教育辅导员等方式,拉近青少年与科学研究的距离、点亮青少年的科学研究梦想。要开展多形式的科学教育特色活动,营造良好的科教融合氛围。通过举办青少年科技活动周、科学文化节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科学教育普及活动,如青少年对话科学家等,达到宣传普及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发展动态、拓宽前沿科学研究视野等积极效果。还可在进博会、智博会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大型会展活动中设立青少年窗口,通过开展“VR逛进博”“我来说智博”等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切实感受前沿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变化。要针对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制定专项计划、实施重点帮扶。通过数字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乡村图书室等实现科学知识直达基层,并通过援建硬件设施、提供实践场所、科学教育示范学校结对帮扶、科技企业对口援助、线上线下教育资源联动等方式,提升科学教育的覆盖率和普惠性。

  (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