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科学规划建设大数据平台和网络系统,强化联合指挥和各方协同,切实提高执行力”。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安全以确保城市系统的高度安全性能为根本,致力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数字赋能作为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增强城市应对各种安全挑战的重要因素。要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持续增强基本能力,不断推动模式创新,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
以多元治理为核心,构筑城市本质安全的数字化体系。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城市安全治理新模式。一是塑造数字治理理念。城市治理的关键在于平衡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面向城市本质安全的数字治理,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培育和强化数字化思维,推动治理理念向现代治理、科学治理、“循数”治理转变,从而实现数字技术对治理主体的赋能增效。二是加快打造数字政府。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举措。要强化数字要素的共享性和应用性,推广具有示范意义的经验举措,如推动实现气象部门与应急、水利等部门之间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将数字气象技术深度应用和服务于防灾减灾、生产生活等工作场景,形成“实时、快速、精准、有效”的多跨协同能力,助力跨部门跨层级事件处置。三是构建数字治理共同体。通过建立多跨协同机制,整合市场主体、监管单位以及第三方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力量,拓展社会公众参与渠道,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发挥公共安全治理合力,增强城市本质安全的数治能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以智能建设为关键,夯实城市本质安全的数字化根基。持续优化城市本质安全风险的信息化、智能化防控系统,确保城市运行风险日常情况下高效管控、极端情况下安全可控。一是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打造承受适应能力强、恢复速度快的韧性城市至关重要。要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软硬件建设应涵盖提升算力存储、加速通信传输、推进政务外网升级等诸多方面,增强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二是加强数字平台建设。要通过数字平台建设提升城市治理的系统性和智能化,特别是在一体化动态感知监测风险隐患方面,要建立健全风险危机的预警平台,构建灵敏度更高、反应速度更快的预防监管体系,从而推动城市安全风险的智能化预警、综合化研判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以我市实施的“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平台为例,该平台实现了数据资源一网统管、风险预警一图可视、警种协同一键联动,为打破数字“孤岛”、创新数字应用场景提供了有益的路径探索。三是加强数字应用建设。针对城市“生命线”系统,包括供水管线、燃气管线和通信管线等,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应用规划,探索“油气存储安全监管一件事”应用推广的可行性研究。聚焦特定关联场景,推动消防综合场景应用、人员密集场所联防联控应用、“瞭望者”高空抛物监测系统的深度适用,助力城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推进“突发事件直报快响”“危岩地灾风险管控”等实战应用系统建设,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提供技术支持。
以能力提升为目标,拓展城市本质安全的数字化内涵。持续强化能力提升的突破性进展,确保其有效满足城市本质安全治理需求。一是提升数据综合运用能力。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海量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辅助城市管理者和决策者快速识别城市治理中的本质安全隐患,洞察城市运行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为精准防控城市安全风险提供可行方案。同时,进一步重视规范化的数据运用流程,构建数据安全管理框架及保护标准,确保公众个人隐私和公共数据安全得到切实保护。二是提升数字创新攻关能力。数字创新攻关能力强调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以及数字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如探索从广度上扩大物联网监测覆盖范围,建立多维度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应用模型,以满足城市“生命线”灾害风险预防和控制的需求。搭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多方协同的合作平台,助力联合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化攻关活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三是提升数字人才培育能力。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通过优化引培机制、健全评价体系、畅通流动渠道、强化激励引导等举措,加快城市治理数字化人才培育,为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