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科技伦理治理效能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更有效力的重庆城市国际传播体系数字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
第011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着力提升科技伦理治理效能
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更有效力的重庆城市国际传播体系
数字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2 月 0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领导干部学习笔谈

着力提升科技伦理治理效能

许光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特别是人工智能正促进“人机物”三元融合、赋能千行百业,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有效提升创新风险防范与治理能力愈发紧迫。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部署,促进科技向善、增进人类福祉,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保障。

  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坚持党对科技伦理治理的全面领导,遵循“伦理先行、依法依规、敏捷治理、立足国情、开放合作”的基本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把党对科技伦理治理的要求贯穿到有组织科研的全过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活动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坚持科技向善的伦理守则,遵循增进人类福祉、尊重生命权利、坚持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风险、保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全面增强科技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能力,以科技安全支撑和保障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实现科技创新、科技伦理与科技安全相统一。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共治,健全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科技伦理治理体制,发挥多元主体的伦理治理主体作用和行业自律自净作用,明晰政府、创新主体、社会团体、科技人员等主体的伦理边界,构建统筹协调、上下协同、分级治理的科技伦理治理工作体系。

  夯实科技伦理治理保障。制度法规是规范科技活动的具体准则与行动依据。注重依法依规,开展科技伦理治理的基础性立法和重点领域的专项性立法,前瞻研判新技术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明确科技伦理委员会在科技伦理审查、科技伦理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及监管框架,协同伦理规范与法律法规,确保科技伦理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法必究。注重关键领域和新兴领域制度规范建设,制定适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科技伦理规范、指南及标准指引等,把握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科技伦理问题及治理方式的差异性,引导科技机构和科技人员合规开展科技活动。注重敏捷治理,提升数字技术创新伦理治理法治化水平,开展技术算法规制、标准制定、隐私保护等工作,及时动态调整治理方式和伦理规范,快速、灵活应对新技术加速突破和应用所带来的挑战。

  强化科技伦理审查监管。审查监管是有效防范化解科技伦理风险的关键。加强科技伦理审查,规范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申报等科技活动的伦理审查,明确审查的主要范围、责任主体及基本程序,组建专业性、区域性科技伦理审查中心,推行科技伦理审查结果互认、负面清单、审查质量控制和评价机制。加强科技伦理监管,确定监管主体、对象和主要措施,规范科技伦理委员会职责,压实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责任,将科技伦理监管贯通项目指南、立项评审、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和监督评估全过程各环节,及时查处科技伦理违规行为。加强科技伦理风险监测预警,跟踪新兴科技发展前沿动态,对科技创新可能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作出分析研判。建立科技伦理高风险科技活动清单,实行动态跟踪、风险评估、伦理事件应急处置等全过程管理。

  营造科技伦理治理生态。抓实科技伦理宣传教育,健全科技伦理教育和培训长效机制,定期开展科技伦理政策解读、实务培训等,教育引导科技人员自觉遵守科技伦理要求。塑造“科技向善”文化理念,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科技伦理知识宣传普及,鼓励科技人员就科技创新中的伦理问题与公众交流,提高公众对科技风险的认知水平和科技伦理素养,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向善而行的创新风尚。抓实科技伦理人才培养,加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生物育种等新技术理论前沿与实践热点伦理问题研究,深化伦理学与人工智能、管理学、工程学等的交叉融合,打造一支既懂科技活动又具有伦理学素养的科技伦理研究队伍。注重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开发科技伦理课程资源,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科技伦理课,将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拓展科技伦理教育平台,筑牢科技向善意识。抓实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破“四唯”、立新标,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构建安全透明可信和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科研环境,营造扬善抑恶、为善去恶的良好氛围,推动科技活动与科技伦理良性互动。

  (作者系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