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成渝科创走廊建设发挥区位优势筑牢西部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中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
第012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成渝科创走廊建设
发挥区位优势筑牢西部地区生态安全屏障
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在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中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7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政参考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

梁莎莎 任欢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要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既是重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也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必由之路。要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抓手,促进城乡之间良性互动、融合发展,为新时代形成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贡献力量。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重庆区县城、小城镇要发挥城市和农村经济连接点的作用,“一县一策”差异化发挥自身长处,将县域经济做大做强。一是牢牢树立县域经济发展大局观。确定区域发展重心,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创造力、品牌力,坚持“全域规划、县域统筹、区域突破”原则,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产业为基”。强化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激活县域经济“一池春水”,通过搭建产业链,辐射周边群众,寻找居民增收突破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农产品、文旅、轻工业、文化创意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探索培育打造“一县一品”,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三是推动县域经济蝶变升级。加快推进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改造,为县域经济发展积蓄强劲新动能。打造“经济+创新”优势,推动从经济依赖转变为创新源头,做大做强“渝西八区”先进县域经济发展主战场,以新能源、智联网、物流业、氢能产业为重要发展方向,联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品升级研发机构,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稳步增长。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打下坚实基础。一是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构建新型数字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新生态。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完善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覆盖5G基建、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智能计算等领域,既实现环境卫生、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城市治理的智能化,又通过获取土壤、空气、农作物等农业基础信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二是加快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牢固树立大交通理念,搭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建成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要推进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铁路网,发展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推动建设城市综合道路交通体系。要稳步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优化、水平提升、全面覆盖、均等可及,使人民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一是做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围绕《“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推动形成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促进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二是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全面覆盖。整合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各种功能,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教育、体育、电商等融合发展,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与县域文化治理相结合,深入挖掘优秀乡土文化,弘扬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地方民俗文化的发掘利用,留住乡愁记忆与文化根脉。三是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可及。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补齐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持续排查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众倾斜。

  (作者单位分别为重庆传媒职业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