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发挥重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作用激活“网格细胞”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用好乡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坚持“走出去”“引进来”讲活“大思政课”
第011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努力发挥重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作用
激活“网格细胞”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
用好乡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讲活“大思政课”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0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讲活“大思政课”

姜瑞民 常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为推动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大思政课”的要义在“大”,关键在“课”,这就需要我们既要让思政小课堂“走出去”,又要将社会大课堂“引进来”,双管齐下,真正把“大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坚持课堂“走出去”“引进来”,改革创新,引得源头“活水”。课堂教学是主阵地、主渠道,必须深刻认知青少年的“需求侧”,不断推动思政课的“供给侧”改革。一方面,要走出“小教室”,引入“大天地”,提升课堂内容的鲜活度。要深刻把握青少年乐于追问的求知特点,将历史变迁、时代浪潮、国际格局的生动素材融入课堂,让青年学生走向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深处,走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击疫情等的鲜活故事,用好思政的“盐”,讲出真理的“味”,有力回答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学生之问。另一方面,要走出“说教式”,引入“交互式”,提升课堂形式的感知度。要深刻把握青少年热衷参与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突破时间界限、地理区划、现实虚拟的束缚,让案例式、研讨式、分众式、场景式教学激活思政课堂的内生动力,让主题活动、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延展成为思政课教学的广阔天地,用实情、实景、实干引领青年学生真学、真懂、真信。

  坚持师资“走出去”“引进来”,专兼结合,汇聚育人“活力”。只有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保障思政课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增强“大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一方面,要让专职教师大胆地走出去。“大思政课”的实践特性要求教师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教师要善于设计、指导并与学生共同参与社会调研和社会实践,在教学相长的双循环中提升自我。高校要积极与社会团体、社区、企业等建立思政课教师专项实践机制,鼓励专职思政课教师参与支教、扶贫、咨询服务等公益性实践,使他们通过切身实践不断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和视野,充分认识自身的角色定位与使命担当,将实践所获带回课堂,用真实的情感和优秀的品质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另一方面,要让兼职教师规范地走进来。当前,聘请社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是将“社会大课堂”引入“学校小课堂”的重要举措。但兼职教师往往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储备和专业化的教学技能,加之学校针对性的制度设计缺失,难以确保专兼职教师紧密配合共同上好思政课。为此,更需要建章立制,对兼职教师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的教学培训,切实发挥兼职教师擅长情境教学优势,将“课”上好讲活。

  坚持平台“走出去”“引进来”,共享共建,乘势打通“活局”。重庆集大城市、大乡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高校布局空间上分散、层次上分段,沿循“单兵作战”的传统方式,难以推动全市高校“大思政课”格局构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是教育部利用数字化技术聚合资源,打造的全方位、立体化思政教学资源库,也是我市“大思政课”“一盘棋”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方面,要积极走进“大平台”。各高校要着力加强智慧教育平台思政教育资源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围绕“大思政课”打造示范课程、凝练示范案例、开展示范活动,为“大平台”建设贡献智慧成果。要鼓励学生使用自主学习平台和展示平台,使其围绕学习内容自主创作作品,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与参与感。另一方面,要择优引入“大资源”。各高校要积极深挖重庆红色育人资源富矿,结合优质师资力量和馆藏资源,更新教学内容,充实教材、教案和课件,不断强化思政课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推动“大思政课”向网络拓展,打造“云上‘大思政课’”,让市内外名师名家通过网络走进课堂,打破时间、空间桎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大思政课”共建。

  (作者单位分别为重庆市教委、重庆邮电大学)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