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的保障,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发挥思政课教师思想引领作用,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夯实国家安全社会基础的重要举措。
精准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根本要求。明确理论的内在逻辑是进行教学研究的起点。一要把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核心要义。总体国家安全观除了肩负抵御各类风险,维护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使命外,更是为了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人民性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第一要义,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需要考虑的首位因素。以人民安全、人民利益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二要把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重大使命。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思政课教师承担着传递总体国家安全观基础知识、塑造总体国家安全观理性认知的重任,持续引导学生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有用之才。三要把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具体内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在“总体”,突出的是大安全的理念。即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是传统的国防、政治安全,而是关涉政治、军事、国土、金融、生物等传统与非传统领域的安全。因而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时要运用系统思维和方法,将各类国家安全风险以及防范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学合理的总体国家安全教育知识体系。
提升思政课教师总体国家安全观素养。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需要强化对教师队伍的教育与建设。一是增强思政课教师讲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意识。随着学科专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科之间的壁垒凸显,这要求思政课教师主动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基础知识,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自身知识结构体系。一方面,要确保思政课教师时刻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同危害国家安全的一切行为做坚决斗争;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能够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知识融入思政课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下,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常识等。二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队伍。在国家大力培养国家安全人才的时代背景下,要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确保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人才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要大力吸纳国家安全行政部门的实务专家,融入学校思政队伍中,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升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质效。三是创新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方式方法。思政课教师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要注重将课程内容置于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共情”。在课堂中采取“理论教学、现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知识竞赛、辩论赛、短视频演绎、舞台剧等形式传播总体国家安全观,激发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的兴趣,唤醒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心认同,促使学生知信行统一。
构建“相辅相成”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机制。常态化教育机制的制定与完善,能够确保总体国家安全观得以顺利落实落地。一是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长效育人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构建立体化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材体系、教师队伍体系、课堂体系、学科建设体系以及条件保障体系。尤其是要将总体国家安全观体制机制建设纳入教育单位各年度工作计划之中,建立健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工作质效评估长效机制,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工作内涵式发展。二是形成校内校外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资源的对接机制。思政课教师需要改变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单方面灌输”的理念,要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学习英雄模范”等主题,带领学生置身于博物馆、古战场遗址、舞台剧等充满爱国主义元素的场域中,深刻感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价值与意义。带领学生走进监狱深入了解背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负面惩戒事例,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三是推动大中小学总体国家安全观一体化建设机制。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育工作亦要遵循“循序渐行、螺旋上升”的基本逻辑与方式,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定期、不定期的沟通研讨机制,逐步调整不同层次教育工作者传授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的方式与方法,适时修订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学内容,努力让每个阶段的学生想听、爱听、听得懂、学得会、能运用。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工商大学分中心,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