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这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关键环节、提出了科学路径。西部大开发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设计和制度安排。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党中央对重庆给予了高度重视、寄予了殷切期望。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重庆应在科技创新、产业体系、人才队伍、城乡融合、生态建设、区域协同、对外开放七大领域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发挥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作用。
聚焦科技创新,奏响创新拉动主旋律。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凝聚创新力量,激发创新活力,发挥科技创新强力拉动作用。一是优化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全方位、全过程推进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力争更多领域和行业搭上创新“列车”。二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集聚战略科技力量,吸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来渝布局,加快创新资源汇聚,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四是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长效机制,联合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和最后“一公里”。
聚焦产业体系,明确产业推动主基调。聚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互促共进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着眼于“链”上发力,增强产业链弹性、韧性和安全性。二是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锚定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智能终端等领域,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升产业能级,为经济转型提供新动能。三是发展数字经济,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以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开辟数字经济新赛道,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推动全方位数字化发展。四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建成国家级现代服务经济中心,量质并举提升服务业规模与档次,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为高品质生活添活力。
聚焦人才队伍,锻造智力支撑主力军。人才是第一资源,通过充分释放人才效应,打造人才洼地,构筑人才高地。一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精准的人才政策,全方位引才、多层次育才、广通道用才、优环境留才,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二是搭建人才队伍“金字塔”,围绕重点产业、关键领域、未来产业等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点亮“塔尖”;深入推进基层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促进人才素能提升,夯实“塔基”。三是传承、弘扬工匠精神,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做好总体规划,搭建成长阶梯,完善激励机制,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巴渝工匠和技能大师。四是厚植青年人才发展沃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信任、大胆使用,让青年人才在更多岗位挑大梁、担重任。
聚焦城乡融合,打好融合发展主攻战。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一是秉持一体化、一盘棋思维,在城乡空间融合、产业融合、要素融合、治理融合等方面,强化政策保障,创新制度供给,推进城乡有机融合、均衡发展。二是以市场机制为动力,畅通城乡要素自由流动通道,推动人、地、钱、技等双向流动,充分利用城乡两地的资源和优势,构建互补发展格局。三是补齐乡村公共服务短板,构建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机制,实现乡村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全覆盖。四是推进城乡社会治理融合发展,树立主体多元、方式协同、资源共享、模式多样的治理理念,持续缩小城乡治理差距。
聚焦生态建设,筑牢生态保护主屏障。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一是遵循“双碳”理念,平衡好“减碳”总体目标和分段目标、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的关系,科学有序落实“双碳”任务和要求,建设低碳发展西部样本。二是加强系统治理,接续实施“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净、草盛、鱼丰”重点工程,强化部门协作,构筑相互支撑、协同优化的生态共同体。三是优化生态环境监管方式,推进区域联合监管,加强智慧监管,突出信用监管,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能力,推动跨区域跨流域共保共治。四是实施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计划,以智能化、法治化、专业化手段助力节能降碳、污染防治和垃圾资源化利用,建设美丽城市、宜居城市和幸福城市。
聚焦区域协同,畅通协同发展主动脉。发挥联动东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强化协调带动功能。一是推进产业互补互促,加强政策协调,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链分工机制,搭建产业协作平台和产业联盟,共建西部地区现代产业体系。二是推进资源共享,围绕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中心城市为节点的资源共享网络,建设共享“资源池”和信息交互平台,提升共享效益。三是推进互联互通,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制定协同发展规划,深化金融、交通、物流、商贸等互联互通,为建设区域统一大市场提供强力支撑。四是推进危机共治,建立健全跨区域危机治理协同机制,构建危机治理共同体,提升地方政府协同处置公共危机、自然灾害的应急能力。
聚焦对外开放,创建内陆开放主窗口。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利于引领和支撑西部地区提升开放水平。一是加速对外通道建设,优化通道功能,增强港航能力、集疏运能力和运营组织能力,提升通关效率。二是提升开放平台能级,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内陆自贸区、保税港区、海关口岸等,推动各类开放平台提档升级、协同发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开放平台。三是提升国际合作交流水平,加快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在人文、科技、产业、技术等领域不断拓宽国际“朋友圈”。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研究阐释专项课题重大项目:19SKZDZX0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