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劳动实践与课程的结合,推动劳动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积极开发建设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或课程资源。二是劳动教育要与生活结合,根据学生年龄实际选择适合其身体发育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劳动教育形式。三是劳动实践要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结合。劳动教育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依据劳动形态的演进而与时俱进,要着眼未来发展对人的要求开展具有引导性、前瞻性的劳动实践,重视传统劳动精神培养和与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结合,才能更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