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开学一个多月后儿童精神科爆满”的文章登上热搜,引起广泛关注和担忧。一些孩子在开学一个多月后出现心理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上学。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每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月的确是儿童心理科问诊的高峰期。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心理疾病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孩子适应不良。比如刚上小学的孩子不能适应学校规则,刚上初一或高一的孩子不能适应陌生的环境,尤其是刚开始住校的孩子不习惯宿舍集体生活,这些都会导致他们不愿意去学校。
二是人际关系困难。青少年成长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社交能力提升和发展的过程。有些孩子社交能力不足,容易感觉到不被喜欢或者被疏远、被孤立,这种情况下,孩子在学校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会出现抑郁等负面情绪,此时上学也会成为一件很煎熬的事。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孩子不愿意上学可能是因为在学校真的遭到了一些孤立、排挤甚至霸凌。
三是学习压力大。这个压力可能来自孩子自身,也可能来自家长。比如,有些孩子过度追求完美、给自己制订了很高的学习目标,成绩一旦不如意,就会产生挫败心理;一些家长过于强调学习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使得孩子在压力下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些孩子可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还不能很好地管理学习时间,导致他们成绩不理想,进而产生挫败感和厌学情绪。
四是孩子存在心理疾病。患有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抽动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的孩子,可能上课坐不住、难以专心听讲,不能遵守课堂规则、喜欢干扰同学,也可能大脑反应慢、烦躁,甚至发生极端行为,因此不能正常上学。
在生活中,家长一定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状况,发现反常情况及时就医。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家长在孩子心理问题初现时仍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只要孩子还能去学校就没事。然而,问题会越积越多,继而导致孩子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最终无法正常上学。
专家建议,针对厌学孩子,家长们还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不要逼迫孩子去上学,也不要通过交换利益哄骗孩子去上学,强制、逼迫、哄骗等做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二,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不要给孩子讲大道理,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只要孩子肯说出来,问题也许能迎刃而解。第三,找出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原因,跟孩子一起想办法,问问孩子需要家长提供哪些帮助。
总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不仅需要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出现问题时及时疏导,陪伴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