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生态研究中心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吕植的《中国大猫》(中信出版社,2022年7月),进入到我们的视野。该书从介绍中国13种野生猫科动物在野外生存的现状说开去,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我们人类是一件多么重要且美好的事情。
《中国大猫》是一本科学专业且又富有情怀的野生猫科动物科普笔记。目前,全世界共有38~41种野生猫科动物,中国拥有其中的13种,是世界上拥有猫科动物物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它们包括虎、豹、雪豹、云豹、云猫、欧亚猞猁、亚洲野猫、兔狲、金猫、丛林猫、豹猫、荒漠猫、渔猫等,均零星分布在莽莽苍苍的崇山峻岭中。全书分门别类,对这13个物种从演化历史、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活动区域、种群分布、保护与研究等多个维度,进行了逐一剖析,并通过地图、手绘图、红外视频、相机照片等素材,分享了从发现、研究到保护的珍贵影像,清晰地还原了一幅中国大猫的生存境遇图。
在这13个物种中,虎是最有威严、最具生命活力的野生猫科动物之一。曾经,从亚洲东北部的茂密森林,到南亚次大陆的湿地草丛;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海拔4000米的高山,到苏门答腊岛上闷热的雨林,都曾经活跃着它们的身影。但令人遗憾的是,如今,虎的9个亚种中已灭绝了3个,剩下的6个中也有4个濒临灭绝,只有孟加拉虎和东北虎勉强摆脱了灭绝的命运。虎的主要猎物,如梅花鹿、水鹿等大型鹿类非常缺乏,这意味着虎没有希望返回野外。只有对生态环境进行系统性的全面修复,恢复从植物到大型食草动物在内的不同层级的生物群落构成,并且加强对虎的研究和种群恢复,才有可能在未来让虎重回故里。
目前中国确认有分布的虎,只有东北地区的东北虎及西藏墨脱的孟加拉虎。而这13个物种中,种群最完整、最健康的大猫,当属雪豹。它们生活在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和周边山脉,这里平均海拔4000至5000米,高寒、缺氧,曾让许多动植物望而却步。然而,有着“高山之王”之称的雪豹,烟灰色的皮毛点缀着酷似石块的豹纹,这使它们能潇洒自如地融入高山裸岩环境;厚且长的毛发帮助它们在严寒的气候下有效保暖;前肢较短而后肢较长,脚掌异常宽大,便于它们在山地行进;独特的肌肉和骨骼构造,使它们能够在陡峭的地形中完成跳跃、转身等动作;与身体等长的尾巴,能帮助它们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衡;上下颌骨可以张开到70度以上,配上圆锥形犬齿,则便于它们利用山地地形从不同角度伏击猎物。据统计,在全球7000多只雪豹中,就有4000多只分布在青藏高原2000至5000米的山地中,它们以岩羊为主要食物来源,其生存境遇和种群数量,称得上中国大猫中最为优异的一支。
除此之外,在人迹罕至的青藏高原,还生活着猞猁、兔狲和荒漠猫等其他几种猫科动物。它们虽然没有雪豹的凶猛和机警,但却凭着亮丽的外表,一样赢得了外界的瞩目。此外,从四川平原到云南西藏的西南山地,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这里雨量充沛,高大茂密的绿色森林里,同样生活着许多珍稀野生动物,除虎、豹、雪豹外,还不时有云豹、金猫、豹猫、云猫等中小型猫科动物出没其间。
书中,还就中国猫科动物的总体样貌,作了细致地分析,这13种猫科动物只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缩影。总之,面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这一时代命题,唯有默默耕耘,倾情付出,使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版图越来越宏大、越来越斑斓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