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感冒生病是因为它们,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也是因为它们。那么,细菌和病毒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两者结构不一样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单细胞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目前已知最小的细菌只有0.2微米长,因此大多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它们;而世界上最大的细菌可以用肉眼直接看见,有0.2~0.6毫米长,是一种叫纳米比亚嗜硫珠菌的细菌。
细菌主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形态,分为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两种。基本结构是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某些细菌特有的结构称为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当细菌在环境较恶劣时,会在细胞里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这就是芽孢。芽孢的壁很厚,对高温、干旱、低温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芽孢又小又轻,可以随风飘散,等到具有合适的环境时,芽孢又可以萌发,形成一个细菌。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是靠寄生生活的介于生命体及非生命体之间的有机物种,它既不是生物也不是非生物,目前不把它归于原核生物、原生生物、菌物、植物和动物中。依其遗传物质的性质,可以分单链DNA、单链RNA、双链DNA和双链RNA病毒四种类型。病毒个体微小,大多数病毒的直径在10~300纳米,一些丝状病毒的长度可达1400纳米,但其宽度却只有约80纳米。
繁殖方式不同
细菌主要以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裂殖),即细菌生长到一定时期,在细胞中间逐渐形成横隔,由一个母细胞分裂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细胞分裂是连续的过程,分裂中的两个子细胞形成的同时,在子细胞的中间又形成横隔,开始细菌的第二次分裂。有些细菌分裂后的子细胞分开,形成单个的菌体,有的则不分开,形成一定的排列方式,如链球菌、链杆菌等。细菌繁殖速度快,有的细菌约20~30分钟分裂一次,即为一代,也有细菌繁殖速度较慢,需要15~18小时才能繁殖一代。
病毒为非细胞结构,没有自身的代谢机能,不能独立生长和繁殖,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的营养物质合成新的病毒后代。病毒繁殖迅速,每小时可增殖百倍。
病毒只有在细胞内才具有生命运动特征,病毒首先会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病毒外壳会刺入宿主细胞,或者在溶解酶的作用下破坏部分细胞膜,于是病毒内的遗传物质DNA或RNA会注入细胞内,并且通过细胞核膜进入细胞核内,与细胞核内正常的DNA共同复制,并且通过遗传物质生产病毒所需的蛋白质外壳。于是复制后的DNA与蛋白质会进行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病毒个体,经过多次繁殖,一个细胞内会产生大约200~300个病毒,大量的病毒会通过释放溶解酶将细胞裂解并释放出来,释放出来的病毒继续侵染其他的细胞,大量细胞死亡将会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
对抗方式有区别
针对体内的细菌和病毒来说,人们对抗它们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人类针对细菌的最大利器就是抗生素。抗生素本身是细菌产生的,由于不同的细菌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一些细菌会分泌抗生素用于抑制其他细菌的繁殖,抗生素可阻碍细菌合成细胞壁。细胞壁是细菌阻碍外界攻击的重要器官,细胞壁无法合成,细菌将变得极其脆弱,很快会被身体内的吞噬细胞分解掉。当我们因细菌感染引起感冒时,可以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抗生素药物阻碍细菌的繁殖,身体内残留的细菌则由吞噬细胞负责清理。不过为了避免产生大量抗药性细菌,一定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由于病毒的繁殖是在细胞内,并且结构十分简单、细小,人类目前没有什么药物能够直接杀死体内的病毒,几乎所有的病毒感染都只能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进行消除,没有什么特效药。对于重大危害的病毒,人类现在能做的只是通过药物的辅助作用提升自身的免疫系统,例如注入疫苗,使人类产生抗体来对抗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