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从事职业教育20多年了。
刚走上职高讲台的我,比学生们大不了几岁,可是,我感觉和他们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每天看着那群熊孩子很头疼,实在搞不懂他们的想法。慢慢地,和他们渐渐熟悉起来后,我又深深地为他们感到惋惜。
我发现,他们聪明、有活力,但又缺乏爱的教育,大多不懂如何与人相处,也几乎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对未来更是迷茫。从那时起,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心底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我想,对这些职高的孩子来说,教他们技能之前,必须先补足他们缺失的那部分本该由父母完成的教育。所以,我得既当父母,又当老师。
我担任班主任的2010级那个班级,是我付出最多,也是感触最多的一个班;是刚接手时校长评价为全校最烂,后来又赞不绝口的一个班;是一个活泼过头、个性十足的班,是一个最初被所有科任老师吐槽,最后却俘获了所有老师的班。在这个班里,留下了太多的故事。
班上有个姓邓的男生,是省跆拳道队退役的,他缺失了整个初中阶段的教育,对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经常有同学抖着白体恤上的脚印来告状。每次问小邓为啥要打人,他都是满脸无辜的表情,认为自己只是在开玩笑。为了整顿班级“朝纲”,我决定从小邓这里找到突破口。跆拳道是他的特长,那我就从跆拳道入手。
第一学期,我和舞蹈老师商量,编排了以小邓为主角的跆拳舞,让他把他的绝学都展现出来。结果,他在全校文化艺术节上一炮而红,成了学校炙手可热的小明星。我趁热打铁,让他带领全班同学,运用好跆拳道精神,在对老师和同学们问好时,都站定行鞠躬礼。我们当老师的,见得最多的来自学生的问候,就是口头上一句“老师好”,所以当我们班的同学行鞠躬礼时,老师们的第一反应是躲闪,时间长了才淡定自如地接受了。慢慢地,来我这里告状的老师没有了,他们都在谈论孩子们的变化,特别是小邓的变化,满嘴的称赞。
第二学期,我把小邓推荐给舞蹈老师,让他参加全市的舞蹈比赛。虽然他没有舞蹈功底,但他的协调性很出色,一组双飞燕,让舞蹈多了一个小高潮。这支舞蹈获得了全市一等奖,让小邓激动了很久。他还是会和同学们玩闹,但是有了恰当的分寸感,和同学们相处得很愉快。他不是不爱读书吗?趁着他还在享受胜利喜悦的时候,趁着他越来越信任我的时候,我告诉他,一个人的内涵是需要知识的沉淀来支撑的,要不然气质都没得。在我的引导下,他开始阅读一些经济方面的书籍,后来他报考了电大。几年后,小邓拿到大专毕业证的时候,我从他的电话里,听到了他掩藏不住的激动和难以置信的惊喜。
其实,在我为小邓费心的同时,小邓也用他最质朴的表达方式来回报我。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得知我要出国学习一个月,他组织班上同学,轮流每天中午陪我锻炼一个小时——他们知道我身体不好,怕我在国外会生病。果然是有成效的,在国外学习的一个月里,我真的连感冒都没有,也没有任何的水土不服。
最让我感动的是汶川大地震的时候。那天,下午第一节课刚打预备铃,小邓上课的教室在二楼,就在楼梯口边上。当所有人都往操场上跑的时候,小邓和另一个同学却往三楼办公室奔去——一周前我的脚严重扭伤,行动不便。他们冲到我面前,二话不说,架着我就冲向了操场。
在和这个班相处的一年半时间里,斗智斗勇,反反复复,我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最终坚持了下来。很遗憾,没能带完他们这一届,我就出国进修了。本想悄悄离去,没想到被他们堵在了学校,拉去了教室。和一年前接手时的场景截然不同,全班鸦雀无声,进而哭成一片。直到现在,我还保留了他们给我做的离别海报;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我在国外时,孩子们给我的QQ留言,说着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直到现在,他们的聚会还少不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