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幼苗最终长成喜欢的样子一个园丁的幸福18岁的吴老师最珍贵的礼物爱,就是双向奔赴班主任的本事
第004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为了幼苗最终长成喜欢的样子
一个园丁的幸福
18岁的吴老师
最珍贵的礼物
爱,就是双向奔赴
班主任的本事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9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园丁的幸福

程彧

  胡庆常说,一个园丁的幸福,不只是种下满园桃李,更是为了那些幼苗最终长成喜欢的样子,开出想要的花,结出优质的果。

  “我记得教的第一届学生里面,有一个毕业后从来没有联系。15年后的某一天,他打电话找到了我。那个时候手机还不普及,通讯主要靠座机,我也不在原来那个学校,除了家人很少有人知道新学校的电话,不知道他费了多少周折。”

  胡庆说的是郑炜。

  郑炜1995年小学毕业,读完同济大学,又考入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如今,他已经是某银行的一名骨干。

  “胡老师,您还记得吗?我是全校唯一得到您单独辅导数学的学生。”

  “记得记得。那个时候没得校外培训,你是学生中数学余力较多的一个,我就特别给你加了点码。”

  胡庆是重庆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副校长。如果只看外表,一定以为他还是个大学毕业不久的邻家大哥。盘点他的成就和荣誉,可以说得上星光闪耀——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名师、曾经作为访问学者赴美交流……

  这位市级数学骨干教师,可不是浪得虚名。他在数学教学上,通过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自创了一套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为基本模式,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胡庆对数学教学的理念构想,是尽可能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活化,强化应用意识。把数学变成生活,把生活融进数学,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为生活服务的神奇,如此一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渐渐变得浓厚起来。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老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兴高采烈倾囊相授,学生坐在教室表情麻木神思已远,教与学各行各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胡庆从调动学生情绪参与课堂互动着手,改变课堂结构,给学生创造出新鲜感,以最简洁、最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要点,以风趣、诙谐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堂数学课常常充满了师生和谐的笑声。

  说起数学,胡庆还想起了另一桩开心的事情。一次,他不慎滑倒后左手摔成孟氏骨折,到重医附一院治疗,就听一白大褂惊讶地叫他:

  “胡老师,您怎么来了?”

  原来是他教过的一个叫厉轲的学生。厉轲2002年毕业,后来考入重庆医科大学本硕连读,如今正是该院骨科医生。厉医生忙前跑后,亲自做老师的主治医生。曾经的老师,而今作为患者接受自己学生的治疗,心里那份自豪和踏实,使胡庆对伤病的恐惧陡然消失无踪。

  从2017年开始,因为工作需要,胡庆彻底转向行政管理,离开了心爱的讲台。但他始终把教学看得最重,只是教的对象从学生变成了老师。刘波是胡庆的徒弟之一,一次参加全国说课大赛,胡庆从开始就参与进去给她指导,一起分析该课的主要亮点,一起理清说课的思路和提纲,推敲撰写说课稿,指导说课的每一个细节。为了把握普通话发音,他甚至在说课稿上一字一字注音,示范发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数百人参加的这届全国说课大赛中,刘波斩获一等奖。

  一群鸟在城市上空旋转游弋,飞去又飞来,秩序始终齐整。每群鸟的个体之间总保持最恰当的距离,翅膀一致倾斜,闪转腾挪,同上同下,同快同慢。在这个飞翔的群体之中,一定有一只自信的头鸟,引领着鸟群,掌握好方向。在珊瑚实验小学,胡庆就是那自信的领头鸟之一。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