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心和智慧抓好智博会成果转化让老干部“村官”助推乡村振兴给理想一点时间和空间家长职务信息与教育无关给医疗美容广告戴上“紧箍咒”落实“双减”政策要抓住考试这个“牛鼻子”
第007版:评论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用信心和智慧抓好智博会成果转化
让老干部“村官”助推乡村振兴
给理想一点时间和空间
家长职务信息与教育无关
给医疗美容广告戴上“紧箍咒”
落实“双减”政策要抓住考试这个“牛鼻子”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9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点评析

给医疗美容广告戴上“紧箍咒”

杨朝清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要依法整治各类医疗美容广告乱象。重点打击10种情形,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制造“容貌焦虑”: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或者将容貌出众与“高素质”“勤奋”“成功”等积极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的当下,医疗美容能够满足部分消费者身体消费的需求,让她们的颜值更出众。在一个盛行“以貌取人”的社会中,医疗美容作为一种“注意力经济”,通过外力和科技手段,能让消费者在社会表现和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帮助她们赢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当容貌作为一种资源乃至社会资本的分量在不断提升,当“以貌取人”的不良社会心态愈演愈烈,医疗美容的火爆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

  学业焦虑、身高焦虑、安全焦虑、公平焦虑……在一个焦虑弥漫的时代里,制造和贩卖焦虑成为一部分人的“生财之道”。“容貌焦虑”说到底就是先制造和贩卖“容貌焦虑”,让所有人都对自己的颜值不够满意,不漂亮的想漂亮一些,比较漂亮的想变得很漂亮,已经很漂亮的渴望更加鹤立鸡群……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总有一款医疗美容产品适合目标消费者。

  欲望没有止境,诱惑没有尽头,“容颜焦虑”的虚火烧得越旺,消费者就越可能在医美上自掏腰包。没有需求培育需求,将小需求发酵成大需求,将大需求转化为大笔消费……医美商家的套路,让不少被“容貌焦虑”裹挟的人们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具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医美商家制造和贩卖“容貌焦虑”的套路并不高明,要么将容貌与个人能力、本事挂钩,要么将容貌与机会、成功关联,对容貌欠佳的人,进行人格鞭笞和精神矮化,给他们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对他们进行形形色色的污名化。

  通过制造和贩卖“容貌焦虑”,增强颜值欠佳的人们的不舒适感、紧张感、迫切感乃至罪恶感,增强医疗美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实现利益变现,最终“荷包鼓鼓”。医美商家的“如意算盘”,显然缺乏规则意识与边界精神。

  在现代社会,广告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更重要的是触动他们的心灵、情感和欲望。医美广告并没有原罪,却不能自弹自唱、孤芳自赏;给医疗美容广告戴上“紧箍咒”,对制造“容貌焦虑”的失范行为进行规训与惩罚,提高“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非法广告的违规成本,可谓正当其时。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