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工小冉在重庆的新韵里读懂秋天的丰盈到石头上去看海栾华秋事每一次攀登,都是1314晒秋
第008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船工小冉
在重庆的新韵里读懂秋天的丰盈
到石头上去看海
栾华秋事
每一次攀登,都是1314
晒秋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栾华秋事

邹謇

  路过磁器口,忽见街道旁的行道树,不知何时已悄悄地装扮上了红妆。远远望过去,就像是一团团火红的云朵,歇息在枝头。

  秋天花开不多,我很是好奇,经过打探,居然是栾树的果荚。这树,似隐世的雅士,与它竟是这般迟才相识。早些年一直把它当成了寻常绿植,少有注意,更不知道它还会开花结果。至此,我留意上了它。

  一留意,便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树。它很是低调。春日里,它懒得跟桃花李花争艳;盛夏时,它也不学榴花灼灼,只开出一些小小点点的花,很不起眼。

  但它的花香,却别具一格。初闻时,只觉得空气里飘荡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息,像宿墨那般厚重的墨香,又像是用檀香皂洗过的夏衫经过汗水浸泡后散发出来的混合香味。闻得久了,那香气竟在鼻腔里生出层次来,有几分清甜,如甘蔗。又有几分温厚,似檀香。尾调里,又还缠着一丝药草的清苦。

  待到夏秋之交,各色花系正关门谢客,它呀,冷不丁地,就把一树树的大红绽放在了人间,那是它的果荚变红了,它们比花朵更迷人。

  这家伙,真善于藏拙。初时的果荚跟树叶的颜色很像,嫩黄嫩黄的,若不凑近细细看,真会把它当成了林间偶然泛黄的叶片,就这么轻易地忽略了。待到秋来,它才把一簇簇好看的色彩亮了出来。起先是嫩黄的,慢慢地,黄里渐染着红,到后来竟成了一片火海。有风来,红浪翻涌,迷得你神魂颠倒,难以自拔。

  每每黄昏,我爱去栾树下坐坐。看夕阳将果荚细细晕染,染成半透明的玛瑙,泛着迷人的色泽。有晚风过,摇落果荚,“哗啦啦”的声响连天远去。

  树下歇息的老大爷说,这是“摇钱树”在撒铜板呢。孩子们却爱常聚在树下嬉戏,秋日的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光斑与欢笑声便撞了个满怀。

  身处此境,无需言语,我已然懂得。生命本就是一场不动声色的轮回。栾树四时更迭,春萌新绿,夏蓄浓荫,秋绽华彩,冬守枯寂,却从不喧哗。它不争春,不傲夏,偏在万物开始沉淀的时节,捧出自己最绚烂的色彩。这多像一种人生的启示:不必急于追逐早来的繁华,真正的丰盈,往往源于漫长的沉淀和等待。

  深秋,去歌乐山徒步。还未到山脚,就见一些红色的花云零星地飘浮在树顶,很是抢眼,是栾树果荚啊!

  这时节的栾树开始卸妆了,黄叶纷纷跌落,露出枝头上最后的一批“红灯笼”,很是耀眼。见附近的村人在捡拾栾树的果荚,一问之下,方知要将它种在祖坟的四周。他说,这树是通灵的,花开的时候,逝去的亲人自会循着香气归来。我虽不全信,却极爱看他说这话时的神情。仿佛谈论的不是先祖的远去,而是一场即将到来的重逢。后来得知,古时又称栾树为“大夫树”。《礼记》有记载,大夫坟前多种栾树。这更让它在肃穆的秋色里,平添了一份穿越古今的思念与守望。

  此时,我方才知晓,绿化带里为什么多种植栾树。这树最懂中国人骨子里的那份浪漫:能把最深的思念,长成最绚烂的风景。就像那些住在记忆里的故乡、故人,我们从不以泪洗面地追忆,只在一个金风玉露的秋晨,对着满树琳琅,轻轻说一句:“看,栾树又开花了。”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