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何春阳)9月25日下午,第三届工匠大会川渝两地工匠合作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现场发布了《川渝工匠助企行十大合作事项倡议书》和川渝创新工作室联盟名单,明确了川渝两地下一步携手培育高技能人才、助力产业发展的务实举措。
据介绍,川渝两地将通过构建产教融合培育平台、技能技术提升平台和建功立业竞赛平台,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共建“川渝工匠学院”将探索“订单式”“学徒制”等培养模式,直接对接川渝优势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同时,优化薪酬待遇设计和职业发展通道,将工匠人才纳入各地人才服务管理体系,使其享受落户、教育、住房等保障服务。此外,还要积极构建职工创新全周期服务机制,全面释放工匠人才的创新活力。
当天,川渝两地大国工匠代表共同签署了《川渝工匠助企行十大合作事项倡议书》。
根据倡议,在技术层面,川渝两地将针对企业遇到的复杂技术难题,联合组建由不同专业领域劳模工匠组成的“跨界”攻关小组,集中优势力量进行协同技术攻关;在人才培养方面,两地的劳模、工匠与企业青年职工、技术骨干“师徒结对”,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进行长期、定向的技能传授和职业精神教育,培养后备技能人才;依托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职业院校、企业培训中心等阵地,开展跨区域的技能培训、名师带徒、技艺传承等活动,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升员工整体技能水平。
为助力企业和相关技能人才发展,川渝两地还将推动建立川渝劳模工匠助企行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
此外,川渝两地还将搭建劳模和工匠创新成果交流平台,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推介会、对接会,将两地优秀的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专利技术等向有需求的企业推广转化,推动成果落地生根。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川渝创新工作室联盟名单,沙坪坝区、武侯区、奉节县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和川渝新型电力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等十大工作室联盟被授予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