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欧光先(右二)和“搭把手”团队成员进行爱心慰问。江津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邓浩 摄/视觉重庆 |
8月18日,贵州省瓮安县一家打印店,星羽的指尖在键盘上轻快跳跃,屏幕上的设计图渐次成形。星羽自幼患有成骨不全症(俗称“瓷娃娃”),稍有不慎便会骨折。如今,24岁的她生活已能自理,在这家小店打工,每月2000元工资。
从重庆江津区双福街道到贵州的小店,这段跨越山水的路途,星羽每一步都走得安稳——她的身后,是母亲欧光先二十余年的托举。
9万级台阶丈量求生路
2003年秋,1岁多的星羽因反复骨折被确诊为成骨不全症。医生曾断言:“她可能终生与轮椅为伴。”
欧光先沉默着扯开一条宽布带,将女儿牢牢缚在自己背上。自此,妈妈的背成了星羽抵御命运不公的第一艘方舟。
星羽的求学之路充满挑战。7岁入学时,星羽爸爸外出务工,3公里上学路的重担落在欧光先一人肩上。她蹬着旧自行车送女儿,遇陡坡就下车推行,颠簸处便弓身缓冲,尽力减少震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只要女儿没有骨折住院,欧光先单薄的后背和那辆老式自行车总会准时把星羽送到学校。
9年光阴,欧光先的自制布带被磨断十余根,车轮碾过9万级台阶。星羽伏在母亲汗湿的背上,用脸颊贴着那份温热,这是她脆弱世界里最安稳的依靠。
曾被断言无法离开轮椅的她,已能养活自己
星羽出生以来经历了数十次骨折,而成年后的她越来越重视自我保护,“现在我会照顾自己,再没摔过跤。”星羽说。这让在外工作的欧光先也放心了许多。
2017,她迎来了人生的拐点。这年,她赴贵州打工,在一家打印复印店里边打工边学习广告设计。欧光先深知女儿找工作的不易,对店主夫妇充满感激。星羽也以认真细致的工作,回报这份信任。她将微薄的月薪分作两部分:1000多元交给母亲,请她帮忙储蓄,其余留作自用。
现在,她持有素描五级证书,正在准备成人自考大专,希望提升学历后能回家附近找工作。更令人欣慰的是,在欧光先二十多年如一日为女儿按摩并进行康复训练的努力下,曾被预言离不开轮椅的星羽,已能生活自理,更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搭把手”传递温暖
艰辛的求医路上,欧光先曾感受到无数陌生人的善意。2018年,因为这份感恩之心,欧光先有了“新身份”——“搭把手爱心姊妹群”的创始人。这支爱心志愿团队由60余人组成,有工人、农民、教师、社区工作人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用爱助力、用心呵护”。
团队帮扶的对象之一,是41岁的白大哥。他患强直性脊柱炎多年,由年迈父母照料日常,内心敏感沮丧。欧光先用自己的故事耐心开解:“我以前也不爱理人,现在最爱摆龙门阵!”欧光先的真诚分享让白大哥逐渐变得开朗健谈。
7年来,“搭把手”团队累计开展爱心帮扶100余次,关爱80余人,募集善款5万余元,送出爱心物资价值2万余元。这份爱的传递也感染了星羽,她发挥所长,主动为团队制作宣传海报、整理物资清单,成为不可或缺的“编外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