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这为职业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创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职业教育应紧紧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任务,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精准对接需求,强化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需要构建与其相适应、相匹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职业教育应主动锚定产业前沿需求,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是加强校企合作。鼓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支持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办学,共建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建研发中心、共同开发课程等,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二是优化专业设置。紧跟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动态优化专业结构,及时调整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及时开设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专业,迭代升级传统专业,使其与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相适应。三是完善课程体系。构建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将最新的技术、工艺、标准融入课程,鼓励企业技术人才参与课程开发,确保课程内容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鼓励学生考取行业、企业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育人模式,推动人才适配。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和创新思维提出了全新要求,需要能够主动创造价值的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应注重从单一技能培养向复合型、创新型技能培养转变,从操作熟练向精益求精转变,从懂原理向能优化、善协作转变,不断深化育人模式创新。一是创新教学模式。利用数字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探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将岗位需求、课程标准、职业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有机结合,实现“学、练、赛、用”一体化。二是培养核心素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培养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强化实践应用。全面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建设高质量实训基地,让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在真实生产服务场景中得到锤炼、验证和提升,打通从学校到岗位的“最后一公里”。
加强技术研发,促进成果转化。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职业教育应主动融入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技术研发能力,为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一是提升技术攻关能力。完善职业院校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的投入,打造各类支撑科技创新的平台,加强应用技术研究。鼓励教师结合企业需求和生产实际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联合企业技术人才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二是提高成果转化效能。鼓励职业院校设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加大对专利转化运营的业务指导、专业培训,依托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平台、产业孵化加速器,建立综合性及专业中试平台,联合组建公共性、开放性、市场化运作的概念验证中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三是加强成果转化激励。加大对成果转化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强化对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加大对“卡脖子”技术专利的奖励力度,对在成果转化中表现突出的科研人员,给予专项奖励或优先推荐评选各类荣誉称号,激发广大科研工作者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本文为重庆市职业教育改革研究项目:Z224154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