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筑牢新时代儿童健康防线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加强抗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深化“三情”联动赋能社会治理积极发展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
第011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持续筑牢新时代儿童健康防线
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加强抗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深化“三情”联动赋能社会治理
积极发展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8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领导干部学习笔谈

持续筑牢新时代儿童健康防线

赵晓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儿童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是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最初一公里”,也是撬动“人口质量红利”的关键支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必须把儿童的健康成长摆在重要位置,筑牢儿童健康防线,锻造一支具有健康体魄的后备军,从源头和基础上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进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积蓄永续发展的力量。

  强化党的领导,把准医院治理之向。公立医院是我国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履行好治院兴院主体责任,高举公益性旗帜,确保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在医院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以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为牵引,通过党建引领加强医院治理、技术创新、医风整治,建立维护儿童医疗服务公益性、调动儿科医务人员积极性、保障儿童医院可持续性发展的治理体系,以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医德服务“国之大者”、响应“民之关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进落实“儿科服务年”行动,把儿童优先发展理念融入儿童就医全过程与医院改革发展各方面,解决群众就医痛点,加强儿童医疗服务全过程人文关怀,打造儿童友好医院,走好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

  强化政策协同,筑牢综合改革之基。坚持儿童健康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优先地位,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儿童工作机制和配套政策的有机衔接,完善儿童医疗保障体系,与育儿补贴制度、免费学前教育同向发力,促进和保障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落实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等系列医改举措。坚持制度建设和政策实施同步推进,尊重儿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儿童医疗服务的专科特性,大力推进儿童医保跨省结算,强化财政保障投入与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协同,坚持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和保障医护人员合理薪酬待遇相统一,坚持优化群众就医流程和改善医务人员执业环境相统一。推进医药领域腐败问题整治常抓不懈,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行业生态;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医疗秩序,让广大人民群众就医看病更加可感可及。

  强化资源布局,满足群众就医之需。基于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等战略考量,深入推进儿童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要改善西部地区广大群众看病就医条件,将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有机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在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合理均衡布局,缩小区域间儿科医疗资源的差距。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示范引领和帮扶带动作用,建设紧密型医联体、紧密型城市儿童医疗集团和儿童专科联盟,持续推动优质儿科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形成“横向协作、纵向贯通”的立体化儿童健康服务网络和诊疗协作网络。聚焦儿童健康全生命周期,合理整合区域内儿童和妇幼保健等医疗机构资源,建设妇幼共同体,推动孕期预防、产前筛查、出生诊断、疾病治疗、健康促进有效衔接,构建协同高效的产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确保儿童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强化技术攻关,塑造医疗服务之本。聚焦儿童疾病谱变化,深入研究分析疾病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推进儿童预防保健与临床治疗有机结合,提高儿童重大疾病诊疗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强化多学科协同诊疗,切实提升儿童罕见病诊疗能力,大力创新推广临床适宜技术,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儿科疾病防治中的独特优势;积极拓展儿童健康服务内涵,稳妥开展儿童期重大疾病的成年阶段延续治疗。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聚焦儿科医学发展前沿,突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儿科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布局,积极打造儿科领域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一流学科,围绕新生儿出生缺陷、儿童罕见病和儿童肿瘤等重大疾病防治问题开展临床研究。大力融通“线上问诊+线下诊疗”服务功能,健全集预约导诊、预约检查、自助缴费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医疗架构,逐步在线上多科室联合问诊、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儿童专病智能辅助决策、智能就医咨询等方面升级应用场景,减少人员无序流动,确保患者“少跑路”“多受益”。

  强化人才支撑,汇聚持久发展之力。面向儿童生命健康和临床专科建设,精准加强医学人才梯队建设,以“引育用留”为重点全链条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打造一批一流的医学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构建高层次研究型医师培育金字塔体系,为解决儿科医学难题和突破“卡脖子”技术提供智力支撑、注入“源头活水”。同时,紧扣儿童疾病谱变化和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加强儿科医师队伍建设,深化医教协同,健全“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的儿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优化儿科医学人才的层次结构、区域分布、专业类别。关心关爱医学高层次人才和儿童健康服务专业人才,拓宽职业发展前景,加快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儿科医师薪酬制度和职称评聘制度,强化精神激励,增强职业荣誉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儿童卫生健康事业。

  (作者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