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度和适配度培育时代新人要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知识产权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以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低空经济人才培养水平擦亮普惠养老服务为民底色
第008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提高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度和适配度
培育时代新人要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知识产权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以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低空经济人才培养水平
擦亮普惠养老服务为民底色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8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识产权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郭亮 陈子琪

  不久前召开的现代化新重庆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大会提出,要以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以服务企业服务人才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创新成效、赋能产业发展能力、体系化保护能力、服务支撑能力、企业家和干部人才知识产权素养。知识产权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制度供给,既以产权保护唤醒非遗技艺、经典文化IP等的全新生命力,又凭激励机制催生出数字文旅、沉浸式体验等创新业态,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释放文旅消费新活力注入强劲动能。重庆要立足巴渝特色,将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深度融入文旅产业,通过法治保障夯实创新根基,推动文旅资源与数字技术高效融合发展。

  以知识产权创造驱动文旅融合价值实现。通过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精品版权与知名品牌,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内容支撑。一是推动文旅资源版权化与要素化。基于版权保护框架,提炼文化符号,如对川剧变脸手势韵律、大足石刻纹样进行创意解构与版权登记,构建可跨媒介应用的“文化基因库”,定向融入景区实景演艺、文创产品开发等场景,打造沉浸式剧场、非遗研学工坊等文化体验载体。二是培育区域文化品牌。运用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认证,强化文化品牌独特标识,对涪陵榨菜传统工艺、荣昌夏布织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精细化价值凝练;围绕武隆喀斯特、长江三峡等自然景观,融合地质特征与巴渝传说,构建兼具自然辨识度与文化内涵的品牌矩阵,推动地域文化品牌深度渗透现代生活场景。三是探索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体系。将文化数字资源纳入登记范畴,构建“数据资产登记—流通规则设计—场景开发授权”的全链机制,以数据要素激活文旅产业创新动能。

  以知识产权运用引领文旅融合效能升级。通过分级授权优化资源配置、技术转让,强化体验升级、权益共享激活市场活力,推动文旅产业从资源依赖向创新主导转型。一是构建文化符号分级授权体系。依托重庆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对文化遗产核心元素设定开发权限,并采用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区域销售分成,实现文化基因与商业价值的精准链接。二是创新专利许可与文旅IP转让融合模式。在洪崖洞夜游项目中许可使用光影动态控制专利技术,利用专利转让获取交互装置使用权;同步开展大足石刻纹样库等文化IP版权转让,赋能地理标志产品包装设计、非遗技艺衍生品开发等商业化转化。三是建立权益共享的产权流转机制。支持企业用专利技术作价入股、文化IP版权转让等方式参与文旅项目开发,利用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许可费分成与股权收益分配,贯穿技术应用、IP运营、商业化转化全流程,形成可持续的价值创造闭环。

  以知识产权保护筑牢文旅融合生态根基。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法治化水平,统筹推进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护航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在行政保护方面,建立川渝文旅知识产权联合执法机制,聚焦古镇风貌克隆、非遗技艺盗用等侵权高发领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核心文化基因实施源头备案保护,构建文旅知识产权“白名单”管理体系。同时,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打造智慧执法平台,通过AI侵权比对系统实时监测线上线下文创产品版权状态,提升执法精准度与IP保护效能。在司法保护方面,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协同法院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加强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诉讼案件法律监督,依法探索开展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在社会保护方面,支持文创园区建设“文旅IP服务站”,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侵权预警、合规咨询等市场化服务;推行“信用+激励”政策,对合规开发数字盲盒、沉浸剧场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支持,构建“行政严管、司法立威、社会协同”全域防护体系。

  以知识产权服务畅通文旅融合发展路径。通过系统性布局与创新实践,实现服务效能与产业价值的双向提升。一是打造智慧服务平台。对接国家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搭建文旅知识产权“一网通办”平台,整合专利商标审查、备案登记、侵权投诉等业务,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开发AI检测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监测文创产品、主题活动等侵权风险。二是健全标准化服务网络。制定文旅知识产权服务清单及标准,明确全流程办理规范与时限。构建市级统筹、区县覆盖的分级服务体系,在市级设立综合服务枢纽,集成多元服务功能;在区县文旅集聚区、重点景区设服务站点,提供属地化、定制化服务,精准响应企业需求。三是完善文旅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为文旅企业和创作者提供信息检索、法律咨询、维权援助等基础服务,实现知识产权信息查询、业务办理、纠纷调解的便捷化操作,助力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法学院,本文为重庆市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一般项目:CQIP-R-2025-05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