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以立法供给保障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以可持续城市更新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多措并举积极支持青年发展
第010版:思想周刊·策论
上一版 下一版 
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以立法供给保障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以可持续城市更新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多措并举积极支持青年发展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8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笔谈

以可持续城市更新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谢芳芸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动能,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指出,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以可持续城市更新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在城市化进程深入推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叠加的背景下,重庆应通过可持续城市更新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为全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经验范本。

  以超大空间为治理载体,提升超大城市的承载力与宜居性。重庆“山城”“江城”的特殊地理条件,造就了其独特的立体城市形态,也带来了空间利用碎片化、交通体系复杂化、生态修复难度大等治理难题。因此,需完善“地上—地表—地下”三维空间治理体系,以城市更新加强统筹规划,优化立体空间利用。在地上空间层面,以功能疏解与空间重构为核心推动城市有机生长。系统梳理城市各板块功能定位,有序疏解核心区非核心功能,采用“留、改、拆、增”模式加速推进老旧小区、厂区、商区、街区改造,腾挪空间补齐服务设施短板、解决功能缺失问题,丰富业态促进产业升级转换、激发经济活力。在地表空间层面,以交通网络优化与生态修复为要点推动城市品质升级。持续完善“轨道+公交+慢行”的立体交通体系,在应对交通拥堵难题的同时,优化塑造重庆独有的“轨道穿楼”“山城步道”“山城绿道”等交通名片;利用边角地、插花地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加速推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修复滨江消落带生态,打造亲水岸线,让长江、嘉陵江成为市民共享的生态长廊。在地下空间层面,以地下空间利用与城市生命线改造升级为核心增强城市安全韧性。依托山地地形,建设地下停车库、地下商业综合体,将商业、交通、市政等功能有机融合,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实施城市管线体检和更新改造,加快推动综合管廊和数字管线建设,实现地下管线数字孪生,系统嵌入数字重庆治理体系,形成“可看、可用、可感知”的治理能力。

  以文化治理为柔性手段,增强超大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超大城市是各类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的场域,普遍存在人口流动性强但社会归属感较弱、居住密度高但社会信任水平较低等现象,公共空间中的“情感冷漠”现象日益凸显,增加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难度。重庆需深化“党建+文化”治理体系,以城市更新深度融合、传承活化城市文化凝聚多方共识。在坚持党建统领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推广民主村在城市更新中坚持党建引领四方共治等优秀经验,通过城市更新加快构建有活力、有能力、有温度的基层服务体系,打造幸福可感、便利可及的党群服务阵地,让党建文化深入人心、让党建力量凝聚人心。在传承红色文化方面,弘扬重庆特有的红岩文化及红岩精神,保留修复曾家岩书院等红色遗址,充分挖掘红色故事,通过场景复原、沉浸式展览,重现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以红色文化为纽带,在居住区、商业区更新中嵌入红色文化,构建红色文化辐射圈。在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系统总结十八梯、磁器口、戴家巷等历史文化街区更新项目经验,进一步挖掘巴渝文化、三峡文化等,在保留吊脚楼、青石板路等山城特色建筑元素的基础上,引入非遗展示、特色餐饮、文创体验等业态,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增强市民对城市文化的价值认同。

  以共享发展为根本目标,强化超大城市的包容度和归属感。超大城市人口规模庞大、社会结构复杂,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社会诉求呈现多元化、动态化等特点,成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挑战。重庆需构建“民主+民生+民享”社会空间治理体系,以城市更新落实共建共治共享,形成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共同体。在民主层面,坚持在城市更新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度结合全过程人民民主巴渝实践站打造工作,持续探索更新事项协商议事制度,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畅通人民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参与城市更新的渠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民生层面,坚持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在全市域持续开展城市体检,系统查找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一老一小”加快推进完整社区、现代社区建设,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城市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准实施城市更新。在民享层面,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落实“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执行更加公正、合理、普惠的城市更新制度安排,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以差异化的更新策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确保城市更新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本文为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2024BS085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