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以立法供给保障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以可持续城市更新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多措并举积极支持青年发展
第010版:思想周刊·策论
上一版 下一版 
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以立法供给保障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以可持续城市更新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多措并举积极支持青年发展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8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笔谈

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张宇含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城市,是凝固的历史、文明发展的空间、现代化建设的载体。重庆既是世界最大的山水城市,又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立足重庆,以山形水韵为基底、人文精神为内核,在城市治理中多维协同,守护历史根脉、塑造特色风貌、涵养文化气质、培育文明风尚,努力打造兼具“颜值”与“内涵”、“活力”与“温度”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守护历史根脉,筑牢崇德向善的价值基石。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建设崇德向善文明城市的重要源泉。守护好城市的历史根脉,方能确保城市文明有源可溯、有脉可承。一是实现全域精细化管理。开展全域性、精细化的历史文化资源普查与价值评估,建立内容详实、动态更新的“城市文化基因库”。依据《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科学划定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明确刚性保护要求,坚决遏制建设性破坏。二是创新活化路径。积极探索“微更新”“渐进式修复”“绣花功夫”等精细化模式,借鉴德国鲁尔工业区转型经验,推动建设厂、特钢厂等重庆大型工业遗产向文化创意、设计研发、特色商业与工业旅游复合功能区转型升级,在延续工业历史记忆的同时,激活城市发展动能。三是融入城市生活。在公园、广场、步道、轨道站点等城市公共空间,打造具有设计感的历史标识系统、城市故事墙等,将历史文脉编织进市民的日常通勤与休闲生活中。深入开展“非遗进社区”“老字号技艺传习”“重庆故事会”等活动,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历史,从巴渝文化中汲取坚韧乐观、开放包容、重信守义、爱国奉献的精神滋养。

  塑造特色风貌,彰显城市文明的独特魅力。城市风貌作为城市文明最直观的体现,其独特魅力深刻影响着市民的自豪感、归属感与凝聚力。要破解“千城一面”困局,塑造重庆的特色风貌。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必须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以及地域特色彰显深度融入规划内容。根据重庆独特的山水格局、气候条件、历史脉络和产业特点,科学确立城市的整体风貌定位并制定清晰的分区特色指引。二是健全管控机制。城市风貌管理需贯穿规划审批、项目生成、方案设计、施工建造直至后期运维的每一个阶段。对城市门户、中心区、滨江区、历史街区周边等重要区域,以及对城市形象影响显著的大型公共建筑、超高层建筑等项目,实施精细化管控,对其建筑高度、体量、风格、色彩等进行严格审查和专家评审。三是全面提升设计品质。积极倡导并践行“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通过强化安全性保障、提升环境舒适度、注入艺术美学元素、完善社交互动功能,使街道、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成为承载城市文明、展现风貌特色、汇聚人气活力的场所。

  涵养文化气质,厚植崇德向善的精神沃土。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崇德向善社会风尚持久生长的精神支撑与动力源泉。涵养文化气质,要从创作、服务、品牌三方面发力。一是突出创作导向。建立重大题材创作扶持清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平台搭建等手段,鼓励文艺工作者聚焦重庆城市变迁与市民奋斗等现实题材,创作传递真善美的文艺精品。二是实现服务覆盖。持续推动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的提档升级,优化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场馆的布局与功能。积极推广“云端”图书馆、虚拟博物馆、在线文化课堂等数字服务模式,打破时空界限,让优质文化资源跨越地理阻隔,切实保障全体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三是深耕本地资源。深入挖掘本地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精心策划、持续培育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辨识度的城市文化品牌活动。通过品牌活动的持续滋养和文化氛围的长期营造,潜移默化地引导市民形成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培育文明风尚,铸就崇德向善的坚实基底。市民是城市真正的主人,其文明素养、道德水准和行为习惯是城市文明程度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培育文明风尚,是建设崇德向善文明城市的基石与根本。一是抓好青少年教育。深化课程育人,开发本土德育读本,将“红岩精神”“重庆城市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班级道德银行”,以善行积分兑换图书馆权限,激励德行养成。二是打造立体化榜样矩阵。针对青年群体制作动漫《重庆英雄》,用数字技术活化道德模范事迹;服务银发群体,依托社区广播站开设方言电台,邀请老党员用乡音讲述“重庆好人”故事。三是创新实践赋能机制。推行商户“诚信星级牌”动态升降管理,强化市场诚信自律。推行志愿服务积分银行,将参与社区治理、防汛救灾等服务的时长兑换为实用技能培训资格。发布“公益需求地图”,实时可视化呈现独居老人帮扶等需求点位,精准引导市民参与志愿服务,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