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学研融合 赋能新质生产力深耕法治领域 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力 支撑交通产业大格局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医工融合驱动新质生产力构建商工融合科研格局 以学校所长对接国家区域所需锚定四维战略坐标 打造区域发展智力引擎产学研深度融合 书写服务地方发展的重邮篇章艺术赋能地方产业 激活城乡协同发展新动能专注中医药科研 以创新成果守护人民健康
第013版: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砥砺前行担当作为
上一版 下一版 
深化产学研融合 赋能新质生产力
深耕法治领域 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力 支撑交通产业大格局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医工融合驱动新质生产力
构建商工融合科研格局 以学校所长对接国家区域所需
锚定四维战略坐标 打造区域发展智力引擎
产学研深度融合 书写服务地方发展的重邮篇章
艺术赋能地方产业 激活城乡协同发展新动能
专注中医药科研 以创新成果守护人民健康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力 支撑交通产业大格局
——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赖远明

  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下,高校科技创新应当成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重庆交通大学作为以交通为特色的高校,坚持系统推进科技创新改革,着力培育交通科技新质生产力。

  平台“筑峰”。学校围绕打造科技战略力量的需求,内引外联,完善科研平台管理和服务机制。目前,学校建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4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获批建设重庆交通大学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已初步建立“陆水空轨管”交通学科方向齐全互补的科技创新体系。

  技术“攻坚”。学校紧跟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服务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组建了“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工作专班,成立了4个融合创新研究院,瞄准核心技术开展有组织科研。

  服务“有为”。学校围绕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打造环交大创新生态圈;在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成功转化发明专利300余项,为中交集团等企业解决核心技术难题500余项,主动服务国家和重庆市交通领域上下游产业技术突破。

  目前,学校山区桥隧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了国际领先的多功能环境/荷载耦合加载试验系统等高端试验平台,先后获得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内河航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攻克了三峡水利枢纽通航和船闸建设等技术难关;沙漠生态恢复技术在内蒙、沙岛礁、中东和非洲等地成功中试后迈向产业化阶段,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优化长效机制体制、推动示范平台建设、巩固成果转化成效,为支撑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