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学研融合 赋能新质生产力深耕法治领域 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力 支撑交通产业大格局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医工融合驱动新质生产力构建商工融合科研格局 以学校所长对接国家区域所需锚定四维战略坐标 打造区域发展智力引擎产学研深度融合 书写服务地方发展的重邮篇章艺术赋能地方产业 激活城乡协同发展新动能专注中医药科研 以创新成果守护人民健康
第013版: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砥砺前行担当作为
上一版 下一版 
深化产学研融合 赋能新质生产力
深耕法治领域 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力 支撑交通产业大格局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医工融合驱动新质生产力
构建商工融合科研格局 以学校所长对接国家区域所需
锚定四维战略坐标 打造区域发展智力引擎
产学研深度融合 书写服务地方发展的重邮篇章
艺术赋能地方产业 激活城乡协同发展新动能
专注中医药科研 以创新成果守护人民健康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化产学研融合 赋能新质生产力
增强科研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兴邦强国,教育先行。重庆现有78所高校、6.5万名科研活动人员,涌现出众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科技创新成果,是我市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主阵地。

  2024年4月,重庆市教委启动“教育强市区县行”产学研促进行动,构建以“战略协同-资源集聚-成果突破-体系赋能”四位一体模式,有组织推动高校科研力量下沉区县深度对接产业需求,系统解决区县企业技术难题。

  经过一年深度探索与创新实践,“教育强市区县行”显现三大效应:一是构建“需求牵引—项目驱动—政策加持”科技项目攻关模式,推动区县与高校“双向奔赴”;二是打造“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科技平台共建路径,推动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利益共赢;三是建立“进区县、进园区、进企业”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技术攻坚—产业升级—区域发展”良性循环。

  “订单式”培养区县产业急需人才,解决急需紧缺专业更新慢、行业企业人才荒等问题;积极推进全国高校科技成果区域转移转化中心(重庆)建设,迭代升级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系统2.0版本,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一件事、一次办、快速办”;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跃上生产线”、将“知产”转化为“资产”,提高企业产品“含科量”……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50余所高校与20余个区县联动开展产学研活动397场次。推动校企联合攻克技术瓶颈,攻克企业技术难题3000余项,申请专利883项、获授权479项,开发新产品244个、新技术290项;共建产业紧缺专业744个,开发特色教材910部。

  如何借“教育强市区县行”,积极打造产业亟须人才的精准孵化器、科技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器、政校企产学研多向链接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器?我市部分高校相关负责人从优化培育、完善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