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需以管理创新破解企业转型战略虚焦、数智化深度不够、全球化产业链协同不足等现实挑战,构建“战略引领、数智驱动、生态协同”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打造企业发展新范式,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注入强劲动能。
构建战略引领治理体系,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一要推动企业转型战略规划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支持企业参与跨境物流智能枢纽建设,创新多式联运管理模式;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共建汽车、电子信息产业链协同平台,实现设计研发、生产调度跨域联动;服务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建立零碳供应链标准体系,打造绿色制造示范集群。二要创新组织治理模式。构建“链主企业+科研院所+配套企业”协同创新联合体,建立产业链“技术共享池”,在智能网联、工业软件等领域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实现专利交叉许可;推进国企优化重组,探索民营企业以技术入股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构建“战略共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治理机制;创新“基金+股权+项目”相结合的产投联动机制,依托产业基金的市场洞察优势,以股权投资为纽带精准对接新兴产业研发初期的融资缺口,实现优质项目导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要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建立数字化转型的整体监测评估体系,制定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标准,嵌入AI动态评估工具,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引领—能力建设”多维赋能,丰富企业的“工具箱+服务包”;将ESG理念融入企业战略决策,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追踪系统,出台覆盖环境绩效、社会责任、治理效能的评价体系及重点行业零碳供应链标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可持续发展标杆。
优化数字驱动运营生态,筑牢转型升级根基。一要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加速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推动5G网络覆盖重点产业园区,构建“云—边—端”协同算力体系,为企业提供强大算力支持;支持龙头企业建设行业数据空间,实现研发、生产、供应链数据安全流通;构建“区块链+智能合约”决策系统,提升决策、执行及结算效率;开发产业链风险预警算法模型,实现市场波动、供应链中断等风险的智能研判。二要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积极建设汽车、装备制造、物流等可信数据空间,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数据跨行业流通融合和开发利用;建立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制定开放目录和标准,推动数据安全共享;推动成渝共建数据交易市场,探索数据资产登记、评估、交易机制,结合AI技术促进数据流动,激发企业研发与管理活力,确保数据安全与创新并重;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开发智能排产、能耗优化等工业算法模型库,赋能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三要健全数字人才引育机制。实施“数字工匠”培育工程,支持高校设立智能制造、数据管理等现代产业学院;搭建校企联合实验室,促进产教融合双向流动;构建“领军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数字人才梯队;建立“候鸟型”专家智库,柔性引进国际顶尖技术团队;完善“揭榜挂帅”制度,支持企业联合攻关“卡脖子”技术。
打造生态协同发展模式,释放开放创新动能。一要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建立“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协同体系,推动链主企业开放供应链系统,带动配套企业数字化改造,通过技术外溢助力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孵化成长和上下游产业协同;支持链主企业试点“平台+小微”组织模式,建设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将传统科层制转变为赋能型中台架构,实现上下游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服务全链条贯通。二要推进成渝双城产业深度融合。共建科技创新走廊,联合设立重大科技专项基金,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建设共享中试基地;共建汽车、电子信息等跨区域产业联盟,建立设计协同、生产调度、物流配送“三同步”机制;推动资质互认、信用共享等服务互通,构建统一要素市场。三要拓展国际开放合作空间。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数字贸易走廊,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组建共建“一带一路”企业服务联盟,构建合规管理、风险预警等全链条服务体系,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作者单位:腾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