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强国建设合力攻坚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文化深度融合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数字化助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四个维度
第011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以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强国建设
合力攻坚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
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文化深度融合
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
数字化助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四个维度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2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思践悟

数字化助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四个维度

王燕 彭泽平

  2025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职业教育本科促进计划和新一轮“双高计划”,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当前,数字化赋能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数字化赋能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发挥联合体在服务地方经济、推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为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在信息联动中促进产教供需精准对接。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组织特性决定了其在信息共享方面的需求比单一主体更为复杂和多样。一是搭建信息联动数字平台。以数字化平台整合多源异构的数据资源,打破信息茧房与数据壁垒,使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主体,包括政府、企业、职业院校、行业协会等,在岗位需求、教育资源、行业发展动态等方面的信息实现实时共享。二是加强数字技术的智能匹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予市域产教联合体强大的数智能力和创新潜力,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的高效对接与精准匹配。要重点加强对各建设主体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多维度分析,充分运用数字平台智能算法进行匹配推荐,全面提升专业对口就业率。三是筑牢数字安全屏障。加强数据加密、身份认证、隐私保护等技术措施,防止核心数据与信息的泄露和滥用,以保障数据共享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对接。

  在资源共享中推动产教融合质量提升。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资源整合能力是其高质量建设的重要保障。一是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校和企业要联合开发线上课程和数字教材,重点利用“数字+”技术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切实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二是实践资源的创新共享。加强VR(虚拟现实)、DT(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实体实践场所的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各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立体丰富的实训体验。三是数字资源库的动态更新与优化。企业要及时分享生产实践经验和技术需求,为学校开展教学、科研提供鲜活的素材和方向,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学校要动态发布科研与教学的创新成果,吸引企业深度参与教学改革和技术合作,为市域产教联合体注入持续的创新活力。

  在优化治理中实现多方主体创新协同。数字技术通过优化协同机制和重组业务流程,显著提升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协同创新实效。一是建立数字化赋能的协同机制。市域产教联合体要加强顶层设计,以数字化构建创新、评价、合作和协同机制,集合专家、智库等优质资源,研究探索科学的数字创新模式,以保障各建设主体在合作创新过程中高效协同。二是以数字技术重组业务流程。市域产教联合体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打破传统科层制的层级结构,实现组织内部的扁平化和柔性化管理。三是构建信任体系与利益保护机制。市域产教联合体要以数字技术构建信任体系与利益保护机制,促进各建设主体的深度协同与合作创新。建立数字信任机制,明确各主体的权责关系;开发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系统,确保数据信息的透明和不可篡改,以及合同条款的严格执行,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在科学统筹中增强联合体运行效能。科学统筹是市域产教联合体高效运行的重要支撑。一是建立全流程运行支持系统。基于“基础大模型+专业小模型”的数智范式,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全流程运行支持“驾驶舱”,系统涵盖从中职教育到高职教育,再到企业用工的各个阶段,形成相互衔接、高效运行的支持体系。二是加强多业务系统的联动统筹。数字技术统筹赋能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与运行,实现从“数据”单驱动向“数据+知识”双驱动的转变,提高整体运行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政府要利用算力网络,实现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处理,实现科学制定产业政策,提升决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学校要依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企业要及时了解技术动态,进行技术创新。三是构建数字化评价体系。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各建设主体数据的全方位采集和分析,重点分析与评估教育质量、科研成果、产业贡献等多维度数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单位分别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西南大学)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