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综合治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推动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干部要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繁荣乡村文化 激活乡村振兴动能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第008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以综合治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领导干部要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繁荣乡村文化 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2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笔记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张希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贯穿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环节,构建日常浸润、项目赋能、平台支撑的教师发展良好生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也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强国战略被赋予了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而教育家精神则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核心驱动力。教育家精神不仅关乎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情怀,更是引领教育改革与创新、培养时代新人的精神灯塔。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将教育家精神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坚实的人才支撑。

  聚力重塑教育家成长的发展体系。一是革新课程设置体系。将教育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精髓融于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之中,倡导以跨学科视角激发教师探索兴趣,磨砺创新思维以及提升复杂问题解决能力,铺就教育家成长之路。二是促进师资培训变革。通过案例教学、实践工作坊及国内外研修等多元化培训模式,强化教师在教育家精神传承中的核心作用,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重点培训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研究能力等,增强教师对教育家精神的践行力,激励他们担当起指引新一代前行的灯塔角色。三是完善教育评价机制。构建课堂观察、学生反馈、同行互评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全面评价体系,将教育家精神培育成效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包含教师教学革新与学生综合发展,以促进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家精神在广袤的教育领域深深扎根、茁壮繁茂。

  聚力构建教育家成长的平台高地。一是创立高端研究阵地。集聚世界各地教育才俊,整合中外教育智慧,通过创新教育理论探索实践新领域,奠定教育家精神延续与革新的稳固基础。借助多元化学术平台,开辟互动途径,促进理念的交锋与融合,增强教育家社群的知识话语权及公众认同感。二是建立开放沟通平台。构建高等级对话平台,邀请教育界权威专家、政策智库团与行业精英共创交流平台,挖掘并探讨教育家精神的精髓及实践策略,提升对教育使命的崇敬与认同。三是构建梯队培养制度。构建教育工匠工坊,推行指导型培育架构,借由资深教育者引领中青年教师,以专项任务推动专业发展,制定个性化历练计划,鼓舞中青年教师崭露头角,开辟新生代力量迅捷提升通道。

  聚力营造教育家发展的良好生态。一是加强政府全面指导。政府需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进教师薪资体系,优化教学条件,为教育行业发展打下稳固根基。同时,通过政策导向保证教育资源公正分配,推动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强化媒体正面宣传。媒体致力于积极展示教育家杰出成就及其贡献,广泛传播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引导大众形成正确的教育认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三是鼓励社会广泛参与。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根据各自优势,采取如创建教育基金、开展公益项目等多种形式的支持行动,共同促进教育领域的革新与发展,携手打造和谐共进的教育环境。

  聚力赋能教育家创新引领未来。一是以技术引领创新思维。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激发教师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创新热情,使创新思维成为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利用智能教学工具和平台,鼓励师生互动,激发思维碰撞,以促进个性化学习。二是以技术强化人文关怀。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在线协作平台等前沿科技工具,构筑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让教育更有温度。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洞察学生诉求,实施个性化关怀及精准辅导,展现教育的核心要义和价值追求。三是以技术推动终身学习。智能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是通过数字化学习环境和个性化智能信息推送系统,向师生提供各种教育资源和学习策略。以技术驱动改变教育方式,通过掌握学习轨迹评估学术进步,将终身学习理念从理论构想转化为实际行动。

  (作者单位: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本文为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3NDYB134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