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龙舞,发源于远古,兴起于明,繁荣于清,鼎盛于当代。
据光绪元年《铜梁县志》记载:“(铜梁)上元张灯火,自初八九日至十五日,辉煌达旦,并扮演龙灯、狮灯及其他杂剧,喧阗街市,有月逐人、尘随马之观。”
铜梁龙舞,以浩瀚的大地为舞台,以山峰、秀水、绿树、鲜花为背景,构成纯天然的山水实景剧。点点渔火,从湖水漫过,把水面、湖岸、山野和龙舞巧妙融合,组成魅惑的蓝、飞扬的红、耀眼的绿、迷人的黄……
高端大气的大蠕龙,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化中,既有商周文化的狞厉之美、秦汉时期的浪漫气势,又有唐宋的雍容和谐、明清的精美雕琢。它彩绘工艺古朴,威猛雄壮。龙体长达50米,由24洞组成,象征着一年24个节令。舞动时,蜿蜒翻滚,激烈奔放,气势豪迈,被誉为铜梁龙舞之王。
清新脱俗的荷花龙,如轻荡的湖水,似娇羞的荷花。湖水的碧波荡漾,田园的百禽凤鸣,祥龙的游腾穿梭,仙子的轻歌曼舞,都在这一时刻汇聚,勾勒出迷人的荷塘画卷。
勤劳勇敢的稻草龙,起源于铜梁农民庆祝丰收。稻是农家种植最广泛的农作物,秋收后农民就地取材扎草成龙,手舞足蹈欢庆新谷登场。
热烈奔放的铜梁火龙,更具独特魅力。打铁水,喷火花,人在火中舞,龙在火中飞。长达数十米的火龙队伍,在火花中往来穿梭,场面惊险奇特。当高达数千摄氏度高温的铁水,被击打至几十米的高空,铁水火花飞溅,极为恢宏壮观。
密集的鼓点中,一人高举“元宝”引龙出洞。舞龙手们上身赤裸,下身着红短裤,脚蹬红缨鞋,头顶红绸带,在炽热的铁水中,更显英武之气。
滚烫的铁水漫天飘飞,火红的长龙,威武地巡视遨游、旋转腾挪。
盛世繁华,巨龙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