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强国需要正确处理“五大关系”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发挥高校在提升科技支撑力中的作用强化数字技术应用 助力构建新型为农服务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要坚持“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第008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建设教育强国需要正确处理“五大关系”
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发挥高校在提升科技支撑力中的作用
强化数字技术应用 助力构建新型为农服务体系
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要坚持“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1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行笔谈

建设教育强国需要正确处理“五大关系”

董小玉 吴春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要“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规律,为各级教育部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方法论指引。进一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稳固教育这一关乎民族复兴与社会进步的基础事业,必须正确处理五个方面的重大关系。

  目标审思: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科技和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动力源和重要增长极。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具体实践中,一方面,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围绕国家战略重点,加强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培养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人才,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对标民生需求发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教育资源供给的充足性和优质性,推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确立基本框架。

  基础造就:正确处理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知识学习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全面发展则是知识学习的目标和结果,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全面发展更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除回应学生知识学习需求外,还要关注思想道德、体能素质、审美素养、劳动实践等多方面需求。知识学习为全面发展提供了内容和方法,而全面发展则为知识学习提供了动力和方向。一方面,推动新课程改革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构建起一个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不同学科之间要建立实质性关联,打破学科间的知识壁垒,实现真正的知识整合,不断增强全面发展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推动教育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重新反思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效率,打破教学效果评价的知识之维,明确德智体美劳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一体式推进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发展潜力。

  关键把握:正确处理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人才培养和满足社会需要在发展方向与终极目标上存在着一致性。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社会将人才视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资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社会需要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人才培养则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关键。一方面,构建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教育体系要将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问题纳入学科发展的合法性建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和市场变化趋势,灵活调整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形成多元协同的育人局面。通过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学生学习质量监控、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控,充分发挥学校主体、社会参与和行业指导的作用,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和优化。

  动力重塑:正确处理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的关系。规范有序是激发活力的前提,而激发活力则是规范有序的内在要求,两者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实现规范有序与激发活力的平衡,既要确保教育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又要保持教育活力和提升创新能力。一方面,积极稳妥推动教育事业规范发展、科学治理。要坚持实事求是、依法治理的原则,着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学校稳定和防止发生新的风险,促进强国建设规范有序。另一方面,以改革创新增动力,全面激发教育教学改革活力。在教育现代化的框架下,着力健全激励政策,促使教育工作者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激发教育综合改革活力,依法开展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创新,创设更富弹性化、适应性的教育治理结构基准。

  方法重构:正确处理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扎根中国大地与借鉴国际经验相辅相成,体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独特路径,既保持了民族特色和本土优势,又吸收了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我们要将建设教育强国之路置于全球图景之中,推动“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融合发展。一方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助推教育强国建设。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融入各学段教育教学全过程。另一方面,探索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参与教育全球治理。不断优化国内教育环境,更好吸引国际创新要素资源向中国流动,更好推进我国教育核心领域变革。还要把握世界教育强国发展的共性规律与实践经验,结合本国优势创新教育制度,为世界教育变革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本文为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