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迅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但同时也要看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新征程上,我们要把党建引领贯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全过程,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对农村工作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领导。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组织架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将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制定规章制度、优化人员配置、加强资金保障和资源整合等多方面提供支持。二是坚定不移地把握农村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特色,推进农村文化创新,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武装,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形成良好农村文化风尚、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感悟其思想伟力,扛起使命担当,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优化产品供给,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拓展。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基本解决了“有没有、缺不缺”的问题,但相对突出的是供需“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的是“好不好”的服务效率问题。一是聚焦多元需求,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地区“一老一小”群体居多,公共文化服务需要量体裁衣,创新老年群体文化娱乐活动载体,加强留守儿童课外工具书、绘本等有效供给,开展留村就业青年群体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动文化沁润的深度和广度愈加深入,使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愈加强烈。二是聚焦畅通渠道,发挥农村公共文化空间作用。筑牢“农家书屋”阵地,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民议事厅等公共空间,开展各类高质量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到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聚焦数字赋能,加大农村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依托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制作反映农村特色文化、农村和美景象的数字文化产品,开发农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讲好中国乡村振兴故事、讲好村民勤劳奋进故事,发挥文化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作用。
加强资源整合,确保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到位。一是统筹协调,提高资源使用率。通过实施农村综合文化站、县级图书馆、农家书屋等专项整治,加强资源统筹,解决部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沉睡”问题,努力将文化资源输送到农村。二是因地制宜,彰显地域特色。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应充分考虑农村的地域性、民族性等特点,通过培育“乡村网红”、建设民族风俗体验馆等方式,将村民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打造成农村旅游品牌,展现新时代农村风采。三是拓展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仅依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因此,在做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总体规划的同时,要理清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重点投资项目,明确投资方向和运行机制,引导社会资本精准投资。
(作者单位分别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师范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