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全市教育大会也提出,要在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上实现新提升,树牢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以制度“硬约束”提升教师好作风。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是教师立身之本。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是教师作风建设的逻辑起点,是确保形成师德师风有力约束、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立全方位正向引领制度体系。一要健全理论学习教育制度。高校应建立师德师风定期专题学习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深入解读法律要求、师德规范,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和规则意识。二要健全典型示范引领机制。高校应建立先进典型选树和宣传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师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推广优良师德风范。通过举办班级导师经验交流会、师德楷模报告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让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深入人心,激励广大教师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教书育人。开展“最受欢迎教师”“最具亲和力教师”等评选活动,将评选表彰的过程转化为典型事迹宣传引领的过程,进一步展示优秀教师形象。三要健全优秀文化贯通体系。高校应将教育家精神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之中,结合历史上的教育家案例、传统节日等特殊时间节点,面向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引导教师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底蕴。充分运用身边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组织开展沉浸式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建立全过程负面清单制度体系。一要建立负面清单制度。高校应全面梳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纪律要求,依法依规健全师德规范体系,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负面清单,明确列出教师不得触犯的师德底线和失范行为。结合清单建立健全违规处理机制,将违反师德的行为适当公开并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形成强有力的制度震慑。二要建立警示教育机制。高校应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观看警示教育片、以案说德等形式,深入剖析师德失范案例,引导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到师德失范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和师德违规通报制度,畅通学生建议反馈渠道,定期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检查,以形成常态化的管理手段落实长效机制,持续强化教师纪律意识。三要建立监督执行体系。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师德监督机制,实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加强校内监督,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监督机制,专门成立工作部门、强化责任赋予和落实,完善师德考核、师德督导等制度,确保师德规范得到切实执行。
建立全面落实评价执行制度体系。一要在入口关坚持“第一标准”。高校应规范教师资格申请认定程序,完善教师招聘和引进制度,严格思想政治和师德考察。在招聘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把关作用,建立科学完备的标准和程序,适当开展扩面考察和论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结合实际探索开展拟聘人员心理健康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作为聘用的重要参考。二要在考核关坚持“首要指标”。高校应持续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师德作为教师各类考核的首要指标。通过多主体多元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强化师德考核结果的运用,在教师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等环节要切实建立可量化的师德评价标准。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应取消其在相关方面的资格,对有严重师德失范记录的教师采取“零容忍”态度,从源头上防止不良风气蔓延。三要在激励关坚持“可感标准”。高校应当致力于构建全面而有效的绩效激励制度,在已有的各级绩效评价和实施体系中,强化师德师风考评比重,确保将师德表现作为绩效评价体系中的核心要素,让师德师风在教师关切的利益面前有实在可感的标准。
(作者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分中心,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思政专项课题:20SKSZ06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