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加快推进重庆长征文化建设开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局面加快推进湘鄂川黔渝革命老区乡村人才振兴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一体化改革创新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壮大新农人队伍
第012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守正创新加快推进重庆长征文化建设
开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局面
加快推进湘鄂川黔渝革命老区乡村人才振兴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一体化改革创新
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壮大新农人队伍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2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壮大新农人队伍

谭红 张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需求下,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不仅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更为迫切的人才需求。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与就业关系最直接的教育类型,肩负着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培养壮大新农人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充裕的人才资源,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要通过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推动实现乡村人才振兴,不断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优化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塑造懂实务的新农人。一是根据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前瞻调整专业布局。瞄准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科学研判乡村产业演变与人才需求,前瞻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增设与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业、康养产业以及智慧农业相关的专业。二是结合农业发展需求重构课程体系。一方面,夯实理论基础,设置《农村经济学》《农村政策与法规》《乡村电子商务》等课程,培养学生“宽口径”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验、实操、实习课时比例,践行“作业写在土地上,考试考在田野间”。三是因地制宜革新招生与培养模式。设立农村专项招生计划,降低招生门槛,吸引更多学生投身涉农专业学习,建立持续输出新农人的“蓄水池”。同时,在职业院校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持续强化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让学生定期到合作企业、农业基地跟班学习,实现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的同步指导,促进工学交替、理实一体,培养具有应用型技能的新农人。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培养会创业的新农人。一是建立“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合作机制。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行业协会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促进职业院校与农业龙头企业之间更好地沟通协调,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通职业院校学生走向农业创业实践的“最后一公里”。二是推动职业院校与农业龙头企业联动。通过与农业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研发中心等,让学生切实了解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与需求,真正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创业新农人。三是构建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一方面,要设置专项岗位引进具备丰富农业生产、企业运营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聘请储备一批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作为创业导师;另一方面,要融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内容,设置农业科技创新思维培养、农业创业项目孵化等课程,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促使其形成创业思维、提升创业能力。

  依托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打造干中学的新农人。一是提高新农人职业教育培训的参与度。综合运用多种宣传媒介,包括村广播、宣传栏、墙体广告以及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等,广泛传播职业教育培训的多元内容、显著优势,充分了解培训所带来的实际效益,吸引更多新农人持续参与职业教育培训。二是优化职业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课程安排应紧密契合新农人的生产实践需求与农时节律特征,因地制宜地开展培训设计。在农忙季节,充分利用线上教育资源,开发农业培训App,精准推送技术视频教程、专家线上讲座等学习资料,同时结合田间地头的碎片化时间开展短期实践指导;在农闲时段,则集中组织线下培训课程,通过集中式管理促成深度学习。三是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扶持。一方面,保障新农人职业教育培训财政资金,特别是应结合新农人生产经营需要,科学合理安排培训计划与内容;另一方面,针对完成培训且达到既定技术能力标准的新农人,应设立创业扶持基金、提供小额贷款优惠政策,鼓励其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的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促成创业创新实践。

  (作者单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西南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