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金康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机器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
高质量建设产业创新综合体,要纵向贯通行业创新资源,加速市场化需求和科技资源、科技成果、科研团队的对接,破解科研生产“两张皮”难题,实现“让实验室更好牵手生产线”,通过牵引带动中小企业和各类科创资源融入产业链格局,推进产学研、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融通发展、协同创新。
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强调,突出以产业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提升市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产业创新综合体是我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是由创新能力突出的科技型企业或高校院所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的非独立法人实体。其定位是产业技术攻关的“集团军”、创新资源配置的“枢纽站”、产业创新活动的“服务器”、产业创新生态的“凝聚核”,对于推动“四链”深度融合、“两链”有效衔接、加速打造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高质量建好产业创新综合体要围绕“四个突出”整合资源、多管齐下、协调联动抓落实落地。
突出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的建设主体作用。制造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和大院大所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创新引领能力以及产业协同能力,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和融通发展。依托其研发团队和技术优势组建产业创新综合体,将切实优化需求导向、改进组织方式、提升创新效能,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实现创新水平整体提升。要大力支持相关建设主体发挥主导、主体、主攻作用,围绕全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攻关、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创新为重要目标,引领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创新资源,以及行业协会、学会、科技服务组织等相关机构,联动形成主体功能强、多方协同广的耦合型开放式创新能力,从而高质量建设产业创新综合体。
突出重大科技专项的牵引带动作用。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是产业创新综合体的使命。以重大科技专项牵引建设产业创新综合体,能够为此类载体提供创新实践平台和应用场景,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汇聚市内最强创新资源,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高质量建设产业创新综合体,要逐步建立健全“产业出题、科技答题,企业家出题、科学家答题,以及企业出题、企业与高校院所同题共答”的模式,以“揭榜挂帅”“赛马比拼”等具体形式,形成体系化、任务型的重大科技专项联合攻关机制,从而不断加强产业创新综合体的研发平台和研发能力建设,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承担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项目,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将其建设成为引领未来的创新策源地、产业突破的创新试验场。
突出行业和要素资源的整合作用。产业链上下游和各类创新要素资源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基础。高质量建设产业创新综合体,要纵向贯通行业创新资源,加速市场化需求和科技资源、科技成果、科研团队的对接,破解科研生产“两张皮”难题,实现“让实验室更好牵手生产线”,通过牵引带动中小企业和各类科创资源融入产业链格局,推进产学研、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融通发展、协同创新。要横向链接各类创新要素,打破“一亩三分地”创新思维定式,强化人才、资金、政策全方位协同保障,知识、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集聚融通,让产业创新综合体成为整合各类资源要素的一体化平台载体,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良性发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良性循环,加速形成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突出实体化体系化运行和实战实效。产业创新综合体是一种全新的创新组织范式,包含多元综合的创新要素,要着力加强制度设计,最大化激发运行效能。要建立协同有序的运行机制,通过设立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秘书处等工作机构,确定工作章程、管理制度和运行规范等规章制度,形成定位清晰、权责明确、开放流动、利益共享的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各成员从浅层合作向深度融合转变,实现产业主体、科技主体、服务主体多方共赢。要建立科学高效的研发机制,建立成果筛选、项目评价、中试熟化、市场推广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完善储备一批、在研一批、上市一批的新产品滚动开发机制,打造极具竞争力和辨识度的创新产品。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考核机制,适时开展效能评估,形成培育认定、绩效评价、动态管理、容错和退出机制,强化运行评价管理,切实提高产业创新综合体功能发挥和实战实效。
(作者系市经信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