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工科”为引领持续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重庆大学 新工科建设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人才动能向“新”发力 建好“交通+智能”高水平新工科大学人才培养提质加速 新工科建设行稳致远新工科建设跑出加速度聚力“新工科” 推进一流应用型人才全链条培养
第010版:强国建设 教育担当——全面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看落实
上一版 下一版 
以“新工科”为引领持续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重庆大学 新工科建设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人才动能
向“新”发力 建好“交通+智能”高水平新工科大学
人才培养提质加速 新工科建设行稳致远
新工科建设跑出加速度
聚力“新工科” 推进一流应用型人才全链条培养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1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理工大学
人才培养提质加速 新工科建设行稳致远

  重庆理工大学学子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如何主动拥抱新机遇与新挑战,以“新工科”建设助力地方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作为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重庆理工大学传承“工以建国、技以利工”理念,聚焦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改革“破题”、用创新“探路”、向堵点“亮剑”,持续深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高质量人才培养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专业建设上做“加法”

  全面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对于一所有着80余年历史且以工科见长的“老”校来说,怎样建新工科,需要从观念更新到实践出新的全面创新。

  立足专业建设实际,重庆理工大学提出了“三个一体化”新思路。

  具体而言,即学科、学院、专业一体化,强调重点发展专业必须与学院积淀、学科优势、培养特色一致;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强调招培就联动机制,坚决淘汰不适应产业发展、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低的专业;对接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在学科发展、科学研究、毕业设计、就业领域等方面全方位深层次体现对接产业集群,打造特色鲜明、相互协同的学科专业集群。

  目前,学校升级改造25个传统工科专业,新增10个新工科专业,获批市级产教融合特色优势专业群2个、产教融合虚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1个。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积极探索工文交叉培养新模式,把智能特色融入新文科建设,开设会计学 (ACCA班)、财务管理(CIMA班)、AI plus金融班等教学改革实验班。目前,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已成为国家一流专业。

  让传统学科“老树开新花”,新学科日新又新,如今,重庆理工大学已然构建起“因时而新”的新工科专业结构。

  课程体系优化上做“减法”

  探索具有专业集群优势的培养路径

  新时代人才培养方案如何构建?高校课程体系如何优化?

  以本科课程“提质减量”计划为抓手,重庆理工大学坚持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转变,打造出具有专业集群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重理工”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全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现有工科专业全要素改造升级,将相关学科专业发展前沿成果、最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积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深度融合,强化不同学科领域的本科专业交叉融合,鼓励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实现了《人工智能概论》所有专业全覆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赋能所有专业。

  科技创新的时代潮流涌动,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如何面向时代,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打破边界壁垒,方能走向融合。重庆理工大学以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项目为牵引,坚持数理基础与工程实践能力并重,对现有课程方案、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进行系统化重组,设计递进式科研项目体系,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目前,学校建有市级未来技术学院1个,构建起以“大科学装置+国家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人才培养”“四合一”融合平台为支撑、以一流科学家创新团队师资为引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的科教融汇育人新模式。

  能力培养上做“乘法”

  让更多青年人才闪耀创新舞台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重庆理工大学“牧童游乡村旅游网——乡村振兴的践行者”项目惊艳亮相,摘得“红旅赛道”金奖。

  这是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助力学子成才的成果见证。

  重庆理工大学始终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聚焦平台搭建、以赛促创两大路径,培养出更多敢闯、会创的“重理工”人才。

  搭建多元平台,打造创新实践“练兵场”。学校将创新创业核心素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实践;设立各类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搭建全链条创新创业实践多元平台矩阵;学校入选重庆市唯一的2023中国产学研合作十大好案例,获批市属高校中首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众创空间、市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与此同时,学校还坚持以赛促创,设置动态竞赛项目库,构建起“课程赛-专业赛-学院赛—校级赛—市级赛—全国赛”进阶式多级竞赛体系。

  得益于此,越来越多的重理工学子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以“我敢闯,我会创”的精神开拓创新,尽展才华,闪耀青春。

  近年来,重理工学子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全国金奖、全国数字汽车大赛特等奖等荣誉;作品“基于后翅航向进行转向的仿生蝴蝶”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中获一等奖。

  破解难题上做“除法”

  构筑产学研深度融合新生态

  如何走出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热企冷”困境?重庆理工大学以“学缘式”产教融合新模式闯出一条破题之路。

  直面行业需求,学校充分发挥在汽车产业的学科优势和解决新能源汽车行业关键问题能力,将产业学院合作对象锁定到具有共生关系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培育的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构建“产业园区企业从学校科技成果孵化,企业负责人和高管来自学校车辆工程专业教师,企业中层管理层和工程师来自学校毕业生”等“学缘型”模式,探索出具有“重理工”特色的产教融合新路径、新范式。

  学校形成了有效对接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国家级、市级、校级”现代产业学院矩阵。成功孵化出1个市级首批高端新型研发机构,2个国家级孵化器,1个全国单项冠军企业。专利转化合同金额近2年连续位列全国高校50强,在科技部发布的单个项目转化榜单中位列全国第7。

  立足重庆、背靠兵工、辐射全国、走向世界。未来,重庆理工大学将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持续深入推进新工科建设,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再立新功。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