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个“准确把握”科学谋划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第012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以五个“准确把握”科学谋划医学教育综合改革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
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9 月 0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思践悟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杨璐 邓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体系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是培养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国家战略性人才的主渠道。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职业教育全要素统筹、全过程参与、全链式培养,着力造就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国工匠。

  推进全要素统筹,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一是促进各类先进要素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集聚。加大体制机制建设力度,优化完善职业学校目标绩效考核评价及人才培养常态化监测机制。健全行业指导体系,强化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一体化建设,建立科技升级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专业布局规划、人才培养规划一体化统筹机制。二是面向“未来产业”优化专业布局。推动传统专业数字化升级,围绕未来产业开辟新赛道、下好先手棋,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培养层次、规模结构。搭建产业发展生成式预测分析大模型,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从资源平台、人员素养、应用场景等着手,用数字化思维破解传统专业发展困局,健全基于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为专业布局前置调整提供指南。三是构建前瞻性、有活力的专业生态系统。依据产业发展形势预测分析,持续提升专业分布的均衡性及与区域发展的匹配度。合理规划基础专业与拓展专业、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等不同专业的规模与结构,基于“建链”“补链”“稳链”“强链”等产业链优化升级理路,布局关键科学技术领域相关专业集群。

  推进全过程参与,加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一是建设面向产学研融合的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通过分区域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分行业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分产业组建现代产业学院、分关键技术领域建设工程技术教育中心,协同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科教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等,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科教深度融汇的平台。二是强化“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化设计。将企业真实生产项目、科技升级与创新项目、绿色生产升级改造项目转化为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推进“课程—任务—需求”的企业工程化培训和项目训练,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传递产业新动态,全面落实“项目载体、任务驱动、赛学结合、创新应用”的教学新模式。三是构建数字化教育场景。开发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建设平台课程垂直领域大模型,模拟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景,设计制造流程和服务流程,开展数字驱动的生产式、服务式、项目式、虚拟仿真实习实训,设计智能化生产实训项目、智慧化管理实训项目、精准化服务实训项目、数据化应用实训项目、数字化技能实训项目,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在新兴产业链内转化应用。

  推进全链式培养,拓宽大国工匠成长成才通道。一是构建新兴交叉微课程体系。探索构建“AI+X”微课程菜单,将AI融入专业的培养规格、建设方向和核心素养,培养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建设前置基础类、模块方向类、算法实践类、实景项目类、科技前沿类等课程矩阵,促进人工智能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全面改革。二是树立“融创教育”人才培养理念。遵循超学科心智结构与个体认知发展规律,以技术技能进阶为主线,搭建围绕特定主题的进阶型技术技能培养框架体系,打破传统职业教育中的知识、技能碎片化现象。三是构建“智能+”分层递进的课程集群。构建数字孪生融创平台,将虚拟课程资源与实体课程资源相融合,使学生在虚拟与现实之间自由切换,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工作任务,获得更加丰富、真实、多样的学习体验,为现实的生产应用提供容错与规避空间。四是实行技能堆栈多元认证方式。打通技能堆栈与学分互换之间的通道,将技能组合成诸多不同倾向的能力结构,校企联合设计微认证体系,创新跨产业、跨岗位的应用场景,通过实景学习与实战体验,设计场景化技能提升的微认证通道。

  (作者单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